前几天写了一篇微头条,篇幅不长,是发自内心的思想感受。意思大概是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生活大不如现在,但那时的人充满朝气和活力,生产、工作有劲头,大家生活水平基本上都相当,心气平稳精气神很高,除了一心把社会主义建设搞好外,没有别的意念,还其的很羡慕那时的社会环境。 个人认为,现在的绝大多数百姓的生活,单纯的从物质需求和生活条件上看,那真的是没的说的,再好也不过如此了。吃的、穿的、用的那是应有尽有,只要你手里有钱,想要买就是了,没什么难题。不像六七十年代,别说没钱,你就是有钱,也不能随便的买,必须得奔着节俭和实用。 我从正反两个方面客观公正的表达了个人对改革开放前后的物质生活和精神面貌的感受,发表了个感言。改革前的物质生活虽然不富有,但人的精气神和思想觉悟、道德品质那是没的说的,不像现在这样自私自利比较严重。而改开后正好来了个下翻个,物质生活上去了,精神思想道德境界却垮了下来。 没想到的是,短文发出去后推荐量和阅读量不是很理想,我也没在乎什么,反正就是个人的感情抒发而已。 但想不到的是,文章的点赞量不多,评论反而不少,很多的网友非常的支持,跟我有同感,非常的怀念那个时代,有的网友持反对的态度,这也正常,毕竟人各有志。但也有的网友态度不友好,公然的诽谤和污辱,言语相当的粗野,实乃是没教养的人。 @优雅蜻蜓 说:“那一代95%人,无论是工人,农民、知青、学子、学者、科技人员、管理者,他们心存阳光,他们带着善良温暖前行,抬头所见皆是温柔,目光所及皆是温暖,心之所向皆是阳光。简单做人,快乐做事。生活是苦涩的,但精神是丰富的。建国76年,一代有一代使命是承上启下的传承,我们要坚信中华民族必定复兴。” 冬芸云说:“前三十年工作有热情,有希望,有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的理想,干劲十足,激情澎湃!工人八小时之外是自己的自由,农民下工以后也是自己的自由。不象现在员工996的上班,年轻人连谈恋爱的时间都没有,服务性行业价格飞涨,中下层劳动人民看不起病,结不结婚,生不起娃。从上到下,一切都是向钱看,有钱就是大爷,有钱就是座上宾!” @梦幻花猫 :“你愿意回到那个年代很容易。吃苦受难过那种精神生活,随时都可以。就看你有没有心气做吃苦的事情。” @豁达的向曰葵 说:“这是你的个人感受,当年你年轻,虽然穷但有精气神,现在日薄西山,暮气沉沉,自己垂垂老矣,没有精神也正常,却总是以自己的感受,来看整个社会,这个就大错特错了…” @运筹帷幄蛋糕 说:“放狗屁!六七十年代,学生不用学习成了红卫乓,工人农民批这个斗那个,每天每夜充满了激情!真是让人难忘啊!” @心胸宽广 心胸宽广说:“你要什么精气神?看样子现在是吃饱了撑的难受了!饿你三天你那精气神就回来了!至于斗志不好找回来了,没人可斗啊?要不斗斗你爹吧?就算他是地富反坏右呗!” 从网友们的评论来看,我很欣慰,绝大多数人支持和认可我的观点。我再重申一遍,我们的发展需要追求物质生活上的美好,但不能忽视精神上的依托。 “六七十年的物质生活是穷,这是事实,现在比六七十年代好多少倍,这也是不假。但是,为啥总感觉现在的人没有六七十年的人活的有精气神呢?为啥现在的人没有六七十年代的人活的有朝气,有激情、有热血呢? 六七十年代的人们,生活虽然穷了点,但有着明确而单纯的奋斗目标。那时候整个社会都在齐心协力搞建设,人们怀着对新社会的满腔热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问众网友一个有关人生意义的话题,人活一世究竟是为了什么,难道真的就是为了吃好喝好、活的潇洒自如吗?我的观点是否定的。如果那样,人就跟动物没有区别了。 但从网友的评论来看,少部分人的观点就是这意思。什么这精神哪追求的,什么即讲奉献又讲助人的,这些都是身外之物,唯有把自己的生活搞好才是真的。 这种思想是要不得的,也是与社会发展格格不入的。我们的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今天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制度,是要大家一起共同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提高商品生产能力,大力发展经济,共同奔向共产主义社会的。 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要具有崇高的思想境界和品德,心系国家和集体利益。要有为国奉献、为民奋斗的伟大精神,这就需要大家牺牲个人利益,贡献集体利益,如果这一点都做不到,我们还谈什么发展,还谈什么共同致富。 值得的庆幸的是,我们的社会上的绝大多数人的思想还是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是正确端正的。都有一个共同感受,那就是当社会物质财富丰富了,但人也都钻钱眼里去了。社会再这样发展下去,真的不是件好事。 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当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我们既不能否定现在物质生活的巨大进步,也要努力找回在发展过程中可能有所缺失的精气神和高尚品德,让社会朝着更加健康、和谐、美好的方向发展。
前几天写了一篇微头条,篇幅不长,是发自内心的思想感受。意思大概是指上世纪六七十年
楠熙趣事
2025-09-17 09:37:1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