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没卖完的面包,只涉及商家的道德问题吗?

新黄河 2025-09-17 09:29:12

近日,上海一家网红面包店营业结束后,店员将一筐筐没卖完的面包,统统扔进了垃圾袋里,相关视频引发热议。据媒体探访,这家店的面包价格并不便宜,比如单价20元的大奶酥、26.8元的芝士猪扒堡、40元的树莓奶酥吐司。店员表示不会在闭店前进行打折售卖,当天卖不完的面包会做销毁处理,这是公司规定,虽觉浪费但只能照做。

许多网友见此情景直呼心疼、可惜。有人建议,把卖不完的面包发给员工,那会不会引发员工故意降低销量、将面包变为自己的福利?有人说,可以在关店前送给消费者,那会不会引发潜在消费者专门蹲促销时段,继而影响全价销量?

其实,“扔面包”新闻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这些问题网上也多有讨论,相应提出的办法有:把报废面包做成啤酒或饲料、售卖面包盲盒低价处理、免费送等。但仍不断有面包店选择直接扔掉,难道没有更好的处理方式吗?难道他们不会算经济账吗?

很多事情得贴近真实的生活去分析,才能得到合理、可信的结论。我们不妨身临其境地设想一个方案,看看商家的账到底是怎么算的。

假设人们捐钱给公益机构,由公益机构来收集、分发这些面包给有需要的人。但由于时间关系,面包大概只能第二天送出去,而面包类烘焙食品保质期一般为1-3天,这可能就会涉及“过期”问题。想象一下,如果这些隔夜面包被送出去后,出现一个“公益机构送过期面包给老人”的短视频,是不是比“面包扔了令人心痛”更能引发争议。

接下来,才是最有趣也最无奈的部分。一方面,送出去的面包已经没有太多的品牌价值,另一方面,公益机构雇人完成收、送面包当中付出的成本,可能大于送去的面包价值。那么,把雇人的钱给有需要的人,直接买更新鲜的面包,是不是更好。这就形成了一个伦理上的悖论。

即便负责这件事的人愿意免费做公益志愿者,如果其花同样的劳动,挣到大于这些面包的钱再捐出去,是不是更有价值?

这样一圈下来,围绕“扔掉面包”产生的“节约面包”行为,可能满足的不是有需要之人的利益,而是满足一些人“节约粮食”的道德偏好,反而会牺牲初心,但浪费粮食坚决不对。这才是最根本的悖论。

市场中,相关方未必会做这样具体情境的假设分析,但他们的“分散知识”会让其在不同环节都判断出,这么做不划算,整个链条也就没有形成。所以,面包好像只有扔掉。

事实上,上述假设中提到的问题,也正是相关报道中呈现出的商家困局,网络舆情、品牌效应、食品安全、赠送效益,哪个环节都马虎不得。扔掉面包似乎成了更优选择,令人唏嘘。当扔掉的面包刺激到了很多人的神经,引发感叹,这些直接又热烈的情绪,需要更深入的洞察去拉住。

当然,从更大层面来看,做一件好事,能引发更多的好事,善意能带来更大的善意。所以,即便牺牲部分人的利益,即便付出一些额外成本,都是值得的。但问题在于,善意必须得到善意的回应,这种示范效益才能扩展。

这就回到了前面的问题,处理带着品牌标识的临期面包,到底是会引发善意的感谢还是恶意的吐槽?是会让人觉得,某个品牌送出临期食物很硌硬还是很高尚?这取决于社会的信任和善意底色。这就是为什么说,表面看,“扔面包”是一个商家的道德问题,但实际上,是一个社会的道德问题。

对了,“网红面包店大量扔面包”事件还有后续,店长表示事发当天遇暴雨天气,销量下滑,错误估计预计销量。媒体到店采访同时,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执法人员也在现场执法检查,又发现了其他问题。相关报道留言区有网友表示,“浪费粮食就不对”“点赞不卖隔夜货”。

1 阅读:152

评论列表

_随心所欲_自由自在

_随心所欲_自由自在

5
2025-09-18 05:28

绝对不可能送给员工或者直接送给他人。人性经不起考验,但凡你开一个小口子,就会被撕裂成一道东非大裂谷。

用户10xxx89

用户10xxx89

4
2025-09-17 20:20

法无禁止即可为。严打网络造谣分子。

用户10xxx92

用户10xxx92

2
2025-09-17 20:48

销毁没毛病,大不了闭店[笑着哭]

低调、低调、在低调

低调、低调、在低调

2
2025-09-18 05:04

宣传了那么多年的光盘行动和不要浪费,到企业成了嘴上说说的口号,呸

用户10xxx65

用户10xxx65

1
2025-09-18 06:47

为什么不捐给福利院

才华大道

才华大道

1
2025-09-18 09:40

如果你发现有人卖过期面包,你会怎么评论?

新黄河

新黄河

新黄河客户端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