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打得火热的时候,日本突然跟进制裁,断供了十多种关键半导体材料,比如光刻

沃克笔下趣事 2025-09-16 18:24:56

中美贸易战打得火热的时候,日本突然跟进制裁,断供了十多种关键半导体材料,比如光刻胶、氟化氢这些“芯片粮食“。   先说说这些材料有多重要吧,就拿光刻胶来说,芯片制造的时候,得在硅片上刻出密密麻麻的电路,这时候就全靠光刻胶“当模板”,紫外线照上去,该留的留、该刻的刻,精度要求高到纳米级,差一点点整个芯片就废了。 先说光刻胶这东西,看着像普通胶水,却是芯片制造的 "纳米级印钞模板"。在硅片上刻电路时,紫外线照到涂满光刻胶的晶圆上,该留的电路图案留下,多余的部分被刻掉,精度要控制在纳米级,差 0.1 纳米整个芯片就成了废品。 而全球 70% 到 90% 的光刻胶市场都攥在日本企业手里,尤其是高端的 ArF 和 EUV 光刻胶,日本企业的市场占有率甚至超过 90%。 JSR 和信越化学两家日企就占了全球光刻胶市场 76% 的份额,台积电、三星这些巨头的晶圆厂都得看它们的供货节奏。这种垄断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从上世纪 90 年代日本半导体器件份额下滑后,企业就转头深耕材料领域,把光刻胶的配方和工艺做成了压箱底的绝活,别人想学都没门。 再看氟化氢,这玩意儿是芯片的 "高级沐浴露"。芯片做完后必须用高纯度氟化氢清洗,普通清洗剂根本达不到要求。电子级氟化氢的纯度有多夸张?12 寸晶圆制造用的 G5 级别产品,金属离子杂质要低于 0.0001μg/L,相当于在西湖里找一根特定的头发丝。 全球 60% 到 70% 的高纯度氟化氢产能掌握在日本企业手中,2019 年日本对韩国断供时,韩国超过 90% 的氟聚酰亚胺和抗蚀剂,以及 40% 以上的高纯度氟化氢都依赖日本进口,库存最多只能撑一个月。 当时三星、SK 海力士这些巨头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四处找替代供应商却发现根本没人能顶上,因为这种高纯度产品的生产工艺被日本企业捂得严严实实,提纯设备和技术标准都是独家秘方。 日本选在中美贸易战期间出手,算盘打得很精。当时全球半导体供应链本就紧张,中国芯片企业正想方设法突破技术封锁,日本这时候断供关键材料,等于在产业链最脆弱的环节加了把锁。 中国在高端光刻胶领域几乎全靠进口,虽然容大感光在湿膜光刻胶国内市场能占到 50% 份额,但高端的感光阻焊光刻胶市场,日本太阳油墨一家就占了国内 50% 份额。 氟化氢方面更尴尬,国内能生产符合 12 寸晶圆要求的 G5 级别电子级氢氟酸的企业,很长一段时间只有多氟多一家,其他企业连门槛都摸不到。这种依赖度让日本企业有恃无恐,就像捏住了产业链的气门芯,想松就松想紧就紧。 2019 年日本对韩国的断供已经演过一次 "杀鸡儆猴"。当时日本把韩国从出口优待名单中剔除,每种材料出口都要单独申请审查,一等就是 90 天。 这直接导致三星的存储芯片产线面临停摆风险,不得不花高价囤积原材料,连日本自己的企业都担心失去长期客户。现在这套手法用到中美贸易战中,效果只会更明显。 要知道芯片制造的 500 到 1000 个步骤里,约 10% 都要用高纯度氟化氢,从晶圆清洗到刻蚀都离不开它,一旦断供整条产线就得停工,每天的损失都是天文数字。 更狠的是这些材料几乎没替代品。光刻胶的配方是日本企业几十年的积累,不同晶圆厂的工艺要求还不一样,需要专门定制,新供应商至少要花两三年验证才能合格。 氟化氢虽然中国有企业能生产,但纯度和稳定性跟日本产品比还有差距,而且半导体厂商换供应商的成本极高,一旦改用新品牌,整个产线的良率都可能波动,没人敢轻易冒险。日本企业还特别擅长垂直整合,从原材料到成品一条龙自己做,形成技术闭环,这种护城河不是短期能攻克的。 2023 年日本政府支持收购 JSR 的动作,更暴露了其掌控半导体材料的战略野心。这种把技术优势转化为话语权的操作,确实让日本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了不可替代的位置。 中国虽然在多氟多等企业的努力下,已经能生产 G5 级氟化氢,浙江森田新材料也在推进氢氟酸国产化,但跟日本的产能和技术积累比,还是小巫见大巫。 毕竟芯片这种高精尖产业,差一点纯度、少一点稳定性,最终的产品性能就会天差地别,这也是为什么日本敢在关键时刻亮出这把 "材料刀",而且一出手就直奔要害。

0 阅读:47
沃克笔下趣事

沃克笔下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