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时辰与脏腑、经络的对应关系如下 :
1. 子时(23点至1点):对应胆经,此时胆经当令,胆开始发挥其储存和排泄胆汁等生理功能,人体阳气开始生发。
2. 丑时(1点至3点):对应肝经,肝在这个时辰进行排毒、藏血等重要生理活动,人在熟睡状态下,肝血充足,能更好地发挥其疏泄功能。
3. 寅时(3点至5点):对应肺经,肺在这个时辰进行气体交换,将新鲜的清气吸入,把体内的浊气排出,人体的气血由静转动。
4. 卯时(5点至7点):对应大肠经,大肠在此时开始工作,吸收食物残渣中的水分,形成粪便并排出体外,晨起后适当活动能促进大肠的蠕动。
5. 辰时(7点至9点):对应胃经,胃开始接受和容纳食物,进行初步消化,此时适当进食早餐,能使胃得到滋养,维持正常的消化功能。
6. 巳时(9点至11点):对应脾经,脾负责运化水谷精微,将胃消化后的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此时脾的功能旺盛,身体对营养的吸收能力较强。
7. 午时(11点至13点):对应心经,心主血脉、藏神,午时是心经当令,此时适当休息片刻,有助于养心安神,使心脏得到放松。
8. 未时(13点至15点):对应小肠经,小肠进一步消化食物,分清泌浊,将营养物质吸收,糟粕排出,此时小肠功能活跃,消化吸收能力较好。
9. 申时(15点至17点):对应膀胱经,膀胱储存和排泄尿液,将体内的代谢废物排出体外,此时适当饮水,可促进尿液的生成和排出。
10. 酉时(17点至19点):对应肾经,肾主藏精,在此时肾经气血较为旺盛,进行着精气的贮藏和调节,此时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有利于肾脏功能的维护。
11. 戌时(19点至21点):对应心包经,心包是心的外膜,有保护心脏的作用,此时心包经活跃,可进行一些轻松的活动,如散步、听音乐等,有助于放松身心。
12. 亥时(21点至23点):对应三焦经,三焦是人体上、中、下三焦的总称,有通行元气和运行水液的功能,此时应准备入睡,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使三焦经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