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未来十年内,国内经济是否还会快速发展,达到十年前的水平?   可能不少人

芸霄记史 2025-09-16 15:38:27

[微风]未来十年内,国内经济是否还会快速发展,达到十年前的水平?   可能不少人还没反应过来,其实在“9·3”阅兵之后,中国经济已经迎来了一个转折。简单来说,就是从这一天起,我们的经济策略从“防守”切换到了“进攻”。   这背后的财富机会,可能是十年里最大的一波,谁能看清趋势,谁就有机会在未来赚到真金白银。   为什么这么讲?过去几年,外资开始明显加码买中国资产,民营企业家重新出现在中央经济会议上,军工技术向民用领域的转化也在提速。   这些迹象叠加起来,像是一个信号灯,说明我们从近十年的战略积蓄期,走向了一个新的经济扩张阶段。     国际上的反应更有意思,阅兵过后,美国那边立刻抛出“合作”姿态,防长表态要避免对抗,总统讲话里少有地展现了友好。   与此同时,不少国际媒体和投行重新评估中国市场的价值,通过北向资金流入A股的动作频频,甚至韩国投资者也在有计划地布局中国资产。   背后传递的意思很明确,外界承认,中国的硬实力已经够硬。     这种底气并不是一夜之间蹦出来的,而是从2016年开始一步步累积的。   那年南海局势紧张,高层下了决心:必须在有限时间内让国力全面升级。   于是资源分配彻底改了向,大量资金和政策倾斜到四个关键板块,能源、科技、军工和基建。     能源上,大规模的光伏、风电、水电项目陆续落地,光伏发电能力翻了好几倍,风电水电也同步猛增,不仅削弱了对进口石油的依赖,也减少了西方在能源上的掣肘。   科技上,研发投入不到十年就翻了两倍多,芯片、汽车、飞机、光刻机等领域陆续突破,很多被卡的技术难题被攻下来。   军工领域的成果在阅兵中一览无遗,从导弹到无人机背后都是完整的产业链,这些能力也能反哺经济。   基建更是十年密度最高的阶段,高铁、公路、地铁、机场全面铺开,物流和人员效率大提升。     不过,资源长期往安全领域倾斜,副作用就是民用经济的速度放慢。   很多人从2016年起就觉得赚钱变难了,这并不是某个行业不景气,而是战略上的必然选择。     今年开始,情况变了。不论是政策还是市场,都在表明资源配置正转向民生和产业升级。   场景很像90年代,那会儿国内环境稳定,经济集中冲刺,结果是多年高速增长。   只是这次,我们还要面对债务、消费疲软和全球经济不景气的问题。如果消费动力提不起来,增长就会遇到天花板。     未来要修复经济,大概率会走财政收紧+刺激消费的路子,同时慢慢化解过剩产能和债务泡沫,这不是一两年的事,日本当年用了十多年。   除非出现两个“加速器”,一是大胆的结构性改革,二是颠覆性的科技突破,比如能显著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那种技术。     总之,未来三到五年,就是难得的窗口期。如果国际局势稳定,国内政策持续扶持消费和民企,中国经济很可能会迎来新一轮上涨。   但机会不会永远等人,如果结构病久拖不治,这波红利可能转瞬即逝。

0 阅读:387

猜你喜欢

芸霄记史

芸霄记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