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四川挖出一具遗骸,让人震惊的是,遗骸的脚上带着7公斤铁链,脚踝处还钉着4颗铆钉,遗骸的身份公开后,众人潸然泪下。 在四川某纪念馆的展柜里,一副锈迹斑斑的铁链静静陈列着。 链条每节都有拇指粗细,末端连接着带孔的铁环,铁环边缘还残留着暗红色的锈迹,4颗粗大的铆钉嵌在铁环上,仿佛还能看到当年穿透皮肉的寒光。 这副重达7公斤的刑具,曾牢牢锁在红军师长王光泽的脚上,直到1982年他的遗骸被发现,这段悲壮往事才得以重见天日。 1982年施工队挖出遗骸时,最先引起注意的不是白骨,而是那圈与骨骼紧紧相连的铁链。 考古专家蹲在现场勘查时,指尖抚过骨骼与铁环的连接处,突然停下动作:“这里有骨痂,是活人被钉住后才会形成的。” 也就是说,王光泽生前不仅戴着铁链,还要忍受铆钉穿透脚踝的剧痛,在这样的折磨下,他依然没有向敌人屈服。 要弄清遗骸的身份,还得从一份尘封的《黔东独立师战报》说起。调查人员在档案馆翻找时,发现1934年的战报里记载着:“师长王光泽率部阻击敌军,掩护主力转移,后与部队失联,下落不明。” 而遗骸发现地,正是当年独立师与敌军激战的区域。为了验证猜想,工作人员找到几位幸存的老红军,当他们看到铁链照片时,80多岁的李老突然老泪纵横; “这是王师长的铁链!当年他被俘前,我们还一起拆过敌人的铁丝网,他说就算死,也绝不会让敌人得逞。” 王光泽会走上革命道路,早从少年时就埋下了伏笔。他出生在湖南衡山的佃农家庭,8岁就被地主逼着去做童工,每天天不亮就下田,晚上还要帮地主家喂猪,稍有不慎就会被打骂。 有一次,他因为饿极了偷摘地主家的红薯,被打得浑身是伤,躺在柴房里时,他攥着拳头对自己说:“总有一天,要让穷苦人过上好日子。” 后来,他在私塾先生的帮助下认了字,接触到进步思想,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把“为人民谋幸福”当成了毕生信念。 1934年,王光泽被任命为黔东独立师师长,当时部队只有数百人,装备只有几支旧步枪和大刀,却要面对敌军四个团的围追堵截。 为了掩护红军主力长征,他带着队伍在川黔山区与敌人周旋,白天打游击,晚上钻山林,经常几天吃不上一顿饱饭。有战士问他:“师长,咱们能打赢吗?” 他摸着腰间的手枪说:“只要我们多拖敌人一天,主力就多一分安全,就算拼了命,也值!” 同年11月,独立师在四川秀山与敌军激战,王光泽为了让大部队突围,带着少数战士断后。战斗中,他的左腿被子弹击中,摔倒在草丛里,不幸被敌军俘虏。 敌人知道他是红军师长后,先是用好酒好菜招待,许诺给他“国民党少将”的职位,王光泽却把酒杯摔在地上:“我是红军,绝不会替你们卖命!” 见诱降不成,敌人就对他施行了酷刑,把7公斤的铁链锁在他脚上,用烧红的铆钉穿透脚踝,疼得他昏死过去,醒来后依然骂不绝口。 1934年12月21日,敌人见实在无法让王光泽屈服,就把他押到刑场。 临刑前,他拖着铁链,一瘸一拐地走向刑场中央,对着围观的百姓大喊:“乡亲们,红军一定会回来的!大家一定要坚持下去!” 随着一声枪响,这位年仅28岁的红军师长倒在了血泊中,敌人为了掩盖罪行,把他的遗体草草埋在荒地里,直到48年后才被施工队发现。 1983年,当地政府为王光泽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几十位老红军专程赶来,在他的墓前敬了军礼。 那副铁链被送到纪念馆陈列,每年都有无数人来参观,有人看到铁链时忍不住落泪,有人在留言本上写下“致敬英雄”。 幸存的老红军们还成立了宣讲团,走进学校和社区,讲述王光泽的故事,让更多人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用先烈的鲜血换来的。 如今,王光泽的家乡湖南衡山修建了他的纪念馆,里面陈列着他生前用过的水壶、钢笔,还有那封写给家人却没能寄出的信。 每年清明,都有学生和群众来扫墓,献上鲜花。而那副7公斤的铁链,依然在纪念馆里静静诉说着往事。 它见证了敌人的残酷,更见证了一位红军将领的忠诚与信仰,提醒着后人:永远不要忘记那些为了国家和人民,不惜牺牲一切的英雄。 信息来源:遗骸上的脚镣见证王光泽烈士不屈的革命精神——重庆日报
还可以更狠,披麻戴孝上单位!
【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