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牌了!从今天起,“台独”,不再有任何模糊空间!就在刚刚,国台办对“台独”,作出了史上最严厉、也最不留情面的“新定性”:它不再是一种“政治选项”,而是一种必须被“消灭”的“邪恶势力”! 大陆对台政策突然转向“硬核扫黑”,让本就暗流涌动的台海局势彻底沸腾。当“台独”不再是选项而是死局,两岸统一进程已进入读秒阶段。 台海风云变幻,谁能想到,一场就职演说竟成导火索?赖清德上台后,其言论直指大陆为敌对势力,公然推动文化分离举措,岛内审查机制层层加码,两岸交流空间急剧压缩。这不只是口头挑衅,更是系统性分裂企图。北京的回应如雷霆般精准,国台办直斥其为背叛历史、泯灭良知的邪恶本质。局势一触即发,统一大势下,“台独”还能撑多久?答案藏在大陆的反制与岛内民心的悄然转向中。 赖清德2024年5月20日就职演说中,重申两岸互不隶属论调,明确将大陆定位为外部威胁。此后,其当局恢复军事审判间谍案件制度,清查民众持有大陆证件,建立两岸交流审查体系。这些政策表面上强化岛内安全,实则加剧两岸对立。赖清德在多个场合贩卖“台独”主张,如10月“双十”讲话中堆叠分裂言论,否认两岸同属一中前提。民进党当局还推动教科书修改,淡化共同历史记忆,试图从文化层面切断两岸纽带。这种操作让岛内青年一代渐失历史认同,经济上依赖大陆却政治上对抗,形成鲜明矛盾。赖清德当局的这些举动,不仅未获国际实质支持,还暴露其顽固立场,引发岛内政商界隐忧。 大陆对台政策始终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但面对“台独”挑衅,2024年展现更强遏制力。国台办多次定性赖清德言论为“台独自白”,如5月21日回应其就职讲话,指出其释放谋独危险信号,暴露分裂本性。10月8日,又批其“祖国论”为新瓶装旧酒的“台独”谬论。9月11日发布会强调,民进党当局罗织罪名打压支持两岸交流人士,目的阻挠融合发展。这些定性不再留情面,将“台独”从政治选项转为必须清除的邪恶势力。2024年对台工作会议部署,进一步深化改革中强化两岸主导权,巩固国际一个中国格局。北京的策略注重精准反制,避免全面冲突,却让“台独”分子感受到达摩克利斯之剑的压力。 军事领域,大陆常态化巡航与演习成为硬核威慑。2024年10月“联合利剑-2024B”演习针对赖清德上台挑衅,展示捍卫主权能力。福建舰航母编队多次绕台,电磁攻防演练让台军导弹系统失效。东风系列导弹部署覆盖全岛,射程与精度确保快速响应。这些行动从全面封锁转向外科手术式精准打击,锁定关键基础设施如电力与半导体工厂。金门海域水下无人潜航器监控台军动向,巴士海峡无人机蜂群演练提升混合战效能。军事威慑常态化,让台军疲于应对,却未引发战争风险,体现了大陆克制与实力的平衡。 经济反制同样精准有力。2024年商务部将多家美企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波音与高通在华业务受阻,直接影响台美军售链条。台湾半导体产业高度依赖大陆市场,若实施贸易管制,损失将达年度GDP的12%。大陆推出台胞数字身份认证系统,简化台湾居民办事流程,海底光缆项目预计2026年通车,绕开国际线路保障通信安全。福建建设两岸共同市场示范区,试点人民币直接结算,物流成本降低40%。这些举措推动经济融合,台企利润空间扩大,抵消岛内“去中化”政策负面影响。经济绞杀比军事更致命,当订单流失时,“台独”经济繁荣论调成空谈。 岛内民意悄然转向,支持统一比例上升。2024年11月大陆委员会民调显示,18至25岁青年中,支持统一从2016年的12%升至34%。台湾民意基金会12月数据证实,统独倾向新发展中,维持现状仍是主流,但“天然独”已现鸡毛一地。台北夜市摊贩质问食材来源,暴露经济依赖现实。国民党候选人侯友宜推出两岸直航政策,支持率一周内涨15%。青年辩论中,比对历史教科书,声音渐趋坚定。这些民间觉醒胜过宣传,岛内政治生态剧变,民进党席次减少,贪腐案频发,民众用脚投票崩塌“台独”幻想。
蒋万安已经向民进党申请,预计将率领四人再访大陆,大陆用10个字回应! 麻烦看
【66评论】【3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