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千疮百孔的国宝《五牛图》被送到故宫修复,哪知孙承枝展开画卷后,直接将一盆热水泼了上去,众人顿时傻眼了。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这可不是什么鲁莽行为,而是老师傅深思熟虑后的关键一步。面对那幅几乎被霉斑和污垢完全吞噬的画作,孙师傅用热水反复刷洗,黄水顺着案角流下。 原本黯淡的纸色和墨彩竟逐渐显现,甚至一些珍贵的印鉴和题跋也重见天日。在场的人都松了口气,接着心又提到了嗓子眼,因为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五牛图》可不是普通的画作,它是唐代宰相韩滉的真迹,是目前所知最早画在纸上的绘画作品,堪称“镇国之宝”。 画上的五头牛,神态各异,有的低头吃草,有的昂首远望,线条粗犷却精准,尽显唐代画牛的最高水平。 它历经宋、元、明、清四代宫廷和私人收藏,上面盖满了宋徽宗、乾隆皇帝等众多名人的收藏印和题跋。 但这幅名画的命运实在太坎坷了,1900年八国联军洗劫北京,《五牛图》被劫出国外,从此杳无音讯。直到上世纪50年代初,它才在香港一位企业家手中再次露面。 当时的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但周恩来总理得知此事后,立刻指示文化部:“不惜一切代价购回”。经过一番努力,最终以6万港元将这件国宝赎回。 但当它回到北京时,样子让人心痛不已。画卷上不仅布满霉斑,光是牛身上就有大小数百处虫蛀的破洞,好好的一幅画几乎成了蜘蛛网。 因为损坏得太严重,当时没人敢轻易动手修复,这一等就到了1977年,故宫博物院请来了裱画专家孙承枝先生主持修复工作。 孙师傅看着面前这幅残破不堪的千年古画,好几天都寝食难安,只是对着画反复观察,琢磨方案,不敢轻易下手。 修复《五牛图》的过程,简直像是在针尖上跳舞。光是为了找到一张和原画质地、颜色相近的旧纸来补洞,孙师傅就在故宫的海量旧藏里反复筛选比对了好久。 最惊心动魄的是“揭命纸”,古画装裱有好几层纸,紧贴画心的那层叫“命纸”,直接关系到画心的生死。揭的时候哪怕手稍微抖一下,都可能带掉半层画心,或者让颜色脱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孙师傅拿着镊子,全靠手指的感觉,一点一点地搓捻,花了整整五天时间,才完整地揭下了《五牛图》的命纸。 接下来是补五百多个破洞,孙师傅对着每个洞的形状和纹路,随洞随弯,用上掏、转、补、刮各种手法,硬是把这些破洞补得几乎天衣无缝。 整整八个月,孙承枝师傅倾注了全部心血,终于让这件生命垂危的顶级文物重新焕发了生机。验收的专家们拿着放大镜仔细检查,都忍不住赞叹补配处全色和接笔几乎看不出痕迹。 《五牛图》的重生,不仅仅修复了一幅画,更保住了一段流淌千年的文化血脉。它后来成为了故宫的珍贵馆藏,还在2012年被列入《第二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可见其重要性。 每当人们在故宫看到这幅神态生动的《五牛图》时,或许不会立刻想到它背后那段惊心动魄的修复故事,以及那位用双手和匠心延续了千年文明记忆的孙承枝师傅。 真正的国宝守护,不仅需要发现它的眼睛,更需要一双能让它“活”下去的神奇之手。文物修复师们,就是这样一群默默无闻的时光修补者。 信息来源: 《文摘报》(光明网)《〈五牛图〉修复记》 人民政协网《古书画修复名师孙承枝:8个月修复五百破洞〈五牛图〉》
1902年,一名英国男子带着一幅中国古画,进了大英博物馆,工作人员接过画研究,说
【2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