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乡有两户人家求亲很是上心:一家是徐家,祖上是当官的,可惜家道中落,日子过得紧

史迹追踪者 2025-09-15 13:00:15

同乡有两户人家求亲很是上心:一家是徐家,祖上是当 官的,可惜家道中落,日子过得紧巴;另一家是刘家,原本是普通人家,不知怎的突然发了大财。 族里长辈出主意:“选女婿,就得挑人好的。” 沈必贵问:“怎么知道谁更好呢?” 沈家族长一见俩人,心里就有了数。故意大声说:“俩小伙子都不错,就是不知这缘分落在哪家?” 刘汉老从小懒得读书,一听这话,傻了眼,半天写不出一个字。徐苕郎却不慌不忙拿起笔,没一会儿就写好了。 沈家族长接过诗稿,一边看一边叫好,于是将琼奴许给了徐家。 分开的时候,两家人哭得撕心裂肺,看的人都掉眼泪。 可是,当地有个吴指挥看上她,想娶她当妾。童氏说女儿已经许了人家,拒绝了。 吴指挥又让媒婆来逼,还说要动 官 府压 人。 童氏害怕了,跟琼奴商量:“我们分开都五年了,一点消息都没有。你爹也不在了,有 权有 势的盯上你,咱哪能挡得住啊?” 琼奴哭着说:“徐家遭 祸,都是因为我。要是我再嫁别人,就是不讲义 气,那还不如猪 狗呢!我死也不答应!” 当天夜里,琼奴在房里上了吊,幸亏童氏及时发现救下了。 一天,有三四个穿 军 装的人来驿站歇脚。 杜君问他们从哪儿来,其中一个说:“我们是辽东某卫的小 兵,奉命去南海出差,在这儿歇歇。” 童氏心里一动,问:“你叫什么名字?” 童氏又问:“沈家现在在哪儿?他女儿叫啥?” 年轻人说:“他女儿叫琼奴,定亲的时候才十四,现在该十九了。不知她们现在在哪。” 大伙儿知道后,都感叹这是缘分。杜君凑钱备了些东西,让两人成了亲。 徐苕郎同伴叫丁总旗,是个厚道人,对他说:“你刚成亲,我们去各府送公 文就行。你好好陪着媳妇在这儿等我们,等公 事办完,一起回辽东。” 送走了同伴们,吴指挥打听着了消息,竟诬 告徐苕郎是逃 兵,把他抓进监 狱打 死了,还把尸 体藏在窑里。 媒人走后,琼奴对母亲说:“今晚我就了 断自己。” 当天晚上,监察御史傅公正好到驿站。琼奴仰天长叹:“我丈夫的冤 屈能昭 雪了!” 赶紧去告状。 刚说完,那风就打转着在前头引路,一直到窑前,吹开炭灰,露出了尸 体。 傅公让州官把徐苕郎葬在城外,琼奴哭着送葬后,跳进墓旁的池塘自 尽了。 本篇故事源于《剪灯余话》,那个时候的富人也是呼风唤雨啊。#民间故事#

0 阅读:0
史迹追踪者

史迹追踪者

追踪史迹,还原历史本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