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这个人再坏,也没有杀汉献帝。他的儿子曹丕,也没有杀汉献帝,而是禅让完后,将其

炎左吖吖 2025-09-15 10:47:03

曹操这个人再坏,也没有杀汉献帝。他的儿子曹丕,也没有杀汉献帝,而是禅让完后,将其贬为山阳公,汉献帝做山阳公后,还活了几十年,妻妾成群,子孙兴旺。再看看司马家族,江山是别人的,身无寸功。 公元260年,年轻的魏帝曹髦,率数百仆从持剑高呼“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欲诛权臣。 未出宫门,便被司马昭心腹贾充指使成济以长戈刺穿胸膛,殒命当场。 此情此景,与四十年前曹丕躬身接过汉献帝刘协禅让玉玺的“平和”一幕,形成了刺眼的对比。 曹操,这位被后世冠以“奸雄”之名的枭雄,一生功过至今聚讼纷纭。 他挟天子以令诸侯,诛董承、杀伏后,手段不可谓不凌厉。 然而,无论权势如何熏天,他始终未对名义上的君主汉献帝刘协举起屠刀。 即便在彻底架空皇权,扫平北方群雄之后,曹操仍止步于魏王。 这并非心慈手软,而是深谙政治智慧的体现。 他知道弑君的下场,所以保留了汉献帝,以汉臣之名行帝王之实。 公元220年,曹操病逝,曹丕继位魏王。 他迅速策划了一场“禅让”大戏。 群臣“劝进”,汉献帝“主动”三让,曹丕“谦逊”三辞,最终在繁阳亭完成权力交接。 程序“完备”,极力营造天命所归、和平过渡的假象。 曹丕登基后,并未对逊帝刘协赶尽杀绝,而是封他为“山阳公”,准他奉汉正朔,用天子车服郊祀天地,上书不称臣,受诏不拜。 表面上看,这是新朝君主对前朝废帝的“优渥礼遇”。 曹丕那句“天下之珍,吾与山阳共之”的宣言,更显“宽宏大量”。 但此举背后,是曹丕对现实政治的清醒认知。 杀刘协,徒增恶名,留洛阳,恐生事端,放山阳,既可彰显新朝仁德,又能彻底断绝汉室余脉的念想。 刘协退位后,在山阳郡悬壶济世,开馆授徒,安享天伦,得以善终,享年五十四岁。 曹氏父子以相对“温和”的方式完成了朝代更迭,反观司马家族,谋权篡位更加血腥。 司马懿受曹丕、曹叡两代君主重用,官至太傅,托孤重臣。 然而,在高平陵之变中,他却趁曹爽兄弟陪同少帝曹芳谒陵之机,发动政变,诛杀曹爽及党羽,夷灭三族,开启了司马氏专权之路。 儿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掌权,对曹魏宗室及忠于曹氏的势力进行了残酷清洗。 最具标志性的事件,莫过于公元260年的“高贵乡公之难”。 魏帝曹髦,宣称“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亲率宫中卫士及奴仆数百人,鼓噪而出,欲讨伐司马昭。 行至宫门,遭遇司马昭心腹贾充所率中护军阻拦。 冲突中,贾充指使太子舍人成济,公然以长戈刺穿曹髦胸膛,使他当场毙命于御辇之上。 弑君!这在儒家伦理纲常被视为大逆不道、人神共愤的滔天罪行,竟在光天化日之下的都城街头发生。 司马昭为平息众怒,将成济作为替罪羊诛杀灭族,但弑君夺权的野心已昭然若揭,无可掩饰。 他们的手段残忍成都,远非曹氏父子“和平禅让”可比。 司马昭死后,儿子司马炎依样画葫芦,公元265年迫使魏元帝曹奂“禅让”,建立晋朝。 为何同是权臣篡位,曹氏与司马氏对待前朝君主的态度差异如此巨大? 其一,权力来源与底气不同。 曹操的基业,是自身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中,凭借非凡的政治军事才能,剿黄巾、讨董卓、灭袁绍、平吕布,历经百战,一刀一枪打下来的。 司马氏缺乏曹操那样开疆拓土、奠定基业的显赫军功,统治合法性先天不足,故对前朝势力充满恐惧与猜忌,必欲除之而后快,以绝后患。 其二,时代背景与舆论压力差异。 曹操、曹丕父子活动于汉末三国初期,汉室四百年正统观念仍有强大影响力。 袁术贸然称帝旋即败亡的教训在前,使曹氏在处理汉献帝问题时不得不格外谨慎,禅让仪式力求“完美”,以减轻舆论压力。 而司马氏夺权时,曹魏本身得国也不过四十余年,且同样是通过“禅让”从汉室手中取得,其正统性本就不如汉室深厚。 其三,家族文化与个人心态迥异。 曹操虽被斥为“奸雄”,但人雄才大略,文采斐然,有包容气度,内心深处或存一丝对汉室旧秩序的复杂情感。 曹丕亦受父影响,注重文治与名声。 司马懿则以隐忍阴鸷著称,子孙在夺权过程中展现出更为冷酷、务实乃至残忍的特质,更信奉强权与暴力,对道义名声相对淡漠。 司马昭在曹髦死后那句“成济竖子,敢弑天子乎?”的推诿之辞,尽显虚伪与冷酷。 历史的天平,最终给出了它的评判。 曹魏虽亡,但曹氏父子的政治军事才能、文学贡献及在汉魏嬗代中相对“克制”的表现,仍为后世部分史家与文人所称道或至少有所保留。 反观司马氏,虽统一三国,建立晋朝,但内部矛盾重重。 晋武帝司马炎死后不久,儿子晋惠帝司马衷昏聩无能,旋即爆发惨烈的“八王之乱”,耗尽国力,最终导致“五胡乱华”,中原板荡,生灵涂炭,中国陷入近三百年的大分裂时期。 权力更迭的舞台上,暴力或许能赢得一时,但唯有兼具实力、智慧与至少表面道义的策略,方能赢得相对长久的稳定与历史的相对宽容。 主要信源:(北晚在线——曹丕:争了15年,上位才6年)

0 阅读:66

评论列表

islbg

islbg

2
2025-09-15 11:14

史书本来就明确了的:曹魏代汉,司马篡魏。刘汉已失天命本来就是当时相当一部分人包括刘汉宗室的共识,所以过程相对平和。但司马家就是实打实的篡位了。

津源

津源

2
2025-09-15 11:01

司马家的晋朝最没存在感,五胡乱华不知死了多少汉人,司马氏跟曹氏比差远了!

猜你喜欢

炎左吖吖

炎左吖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