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爱来不来,我们不求着他来的!9月14日,英媒报道声称:中国已邀特朗普访华,

百日依山尽 2025-09-15 10:26:50

特朗普爱来不来,我们不求着他来的!9月14日,英媒报道声称:中国已邀特朗普访华,但关税和芬太尼问题成为了特朗普访华的障碍。 中美贸易战已持续三年,双方在关税领域的攻防从未停歇。今年5月,日内瓦会谈达成“关税休战协议”,将部分商品关税暂停征收90天,但美国商务部在会谈前三天突然将多家中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这一动作被中方视为缺乏诚意的信号。 当前谈判桌上,中方明确要求美方取消对华芯片、电动车等关键领域的关税限制,而美方仍以“国家安全”为由维持制裁。这种对峙直接冲击着全球产业链——中国对美模拟芯片反倾销调查让高通、英伟达股价波动,美国农民则因中国暂停进口大豆订单在田间地头焦虑徘徊。 芬太尼问题更像一团乱麻,缠绕着中美禁毒合作。美国政府多次指责中国未有效管控芬太尼类物质出口,却忽视自身国内处方药滥用这一根源。 中国自2019年整类列管芬太尼类物质后,已建立覆盖全链条的监管体系,但美方仍试图将管控责任强加于中方。这种“甩锅”式外交手段,让原本可合作的禁毒领域变成新的摩擦点。 白宫的沉默背后,是美国国内政治的激烈博弈。特朗普政府内部在对华政策上裂痕明显:经济团队主张通过谈判缓解关税战对农业、制造业的冲击,财政部长贝森特甚至私下劝说下调关税;而以国务卿鲁比奥为代表的保守派则坚持强硬立场,反对任何形式的“对华让步”。 这种分歧在马德里会谈中暴露无遗——贝森特提出的关税减免方案,遭到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公开质疑。 国际舞台的复杂算计也让白宫举棋不定。俄罗斯总统普京计划9月底访华并参加阅兵仪式,若特朗普同期访华,中美俄三国元首同框的画面将引发地缘政治海啸。 日本等盟友对中美走近充满警惕,担心自身在亚太的利益被边缘化。更微妙的是,9月3日抗战胜利阅兵具有特殊政治象征意义,特朗普若选择此时访华,将面临国内要求“不配合中国重大活动”的舆论压力。 企业界的呼声与政府决策形成鲜明对比。上海美国商会调查显示,48%的受访美企希望全面取消对华关税,51%的企业将东南亚作为转移投资的首选地,仅有18%选择美国。 特斯拉上海工厂年产占全球30%,若贸易摩擦升级,马斯克预估年损失超50亿美元。这种经济现实倒逼白宫重新考量对华策略,但政治上的强硬姿态又让其难以轻易让步。 在这场博弈中,中国始终保持着战略定力。外交部发言人多次强调,中方愿在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基础上发展中美关系,但坚决反对单边制裁。 当特朗普在“空军一号”上宣称“可能访华”时,中方既未否认也未确认,而是将焦点拉回核心利益:台湾问题、经贸分歧、科技竞争。这种“以我为主”的外交节奏,让美国不得不重新审视对华策略的有效性。 历史总是充满戏剧性。2017年特朗普首次访华时,曾在北京签署2535亿美元超级订单,涵盖能源、航空、科技等领域。 八年后的今天,中美关系已从“合作共赢”转向“竞合博弈”,但经济相互依存度不降反升——美国83.7%的稀土依赖中国,中国持有1.1万亿美元美债。这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让任何一方的决策都需权衡利弊。 当马德里的谈判代表仍在为关税条款字斟句酌时,太平洋两岸的企业家们已在计算下一季度的订单损失。 白宫的沉默与中方的淡定形成鲜明对比,这场关于访华的拉锯战,本质上是两种治理逻辑的碰撞——一个试图用极限施压获取利益,一个坚持用原则底线划定红线。最终结果如何,或许要等到90天关税休战期结束时才能见分晓。

0 阅读:5
百日依山尽

百日依山尽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