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不要可怜卡塔尔,不能因为卡塔尔被以色列胖揍了一顿,就对卡塔尔共情。说到底,卡塔尔是自己掏钱买的这顿打。 最近以色列对多哈的精准打击让不少人同情这个海湾小国,但看看卡塔尔这些年的操作就知道,这巴掌与其说是飞来横祸,不如说是自己花钱预定的。 靠着脚下源源不断冒出的天然气,卡塔尔把自己打造成了人均 GDP 全球前三的富国。他们正忙着把液化天然气年产量从 7700 万吨飙到 1.42 亿吨,打算把天然气变成中东版的 “石油美元”。 可卡塔尔偏不满足于当安静的土豪,非要揣着金山银山闯进中东的江湖漩涡当 “调解大师”,结果把自己调成了众矢之的。 卡塔尔的外交部长最近忙得脚不沾地,今天在多哈调解俄乌儿童问题,明天飞委内瑞拉协调美国移民争端,后天还要接待以色列代表团谈停火。他们把自己定位成 “全球中间人”,宪法里都写着要 “促进国际争端和平解决”,可实际操作却走了样。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直言不讳:“卡塔尔给哈马斯领导人提供豪华别墅,还送钱送武器,我们打击他们,就像美国在巴基斯坦击毙本・拉登一样合理。” 这番话虽然刺耳,却点出了卡塔尔外交的致命漏洞 —— 他们总在 “调解者” 和 “资助者” 的角色间反复横跳。 最让以色列火大的是,哈马斯的谈判代表团居然在多哈办公。9 月 9 日那轮空袭中,哈马斯首席谈判代表的儿子和办公室主任都被炸死了,而当时他们正在讨论美国提出的停火方案。这种把 “恐怖组织办事处” 开在首都的操作,就像在以色列眼皮子底下养虎,难怪对方要动真格。 更讽刺的是,卡塔尔调解时总说 “不向各方索取任何东西”,只求 “被认可为局中人”,可资助哈马斯的行为早就暴露了他们选边站的真实立场。 卡塔尔手里还有个更烫手的工具 —— 半岛电视台。这个由王室砸重金打造的媒体帝国,曾经因敢播本・拉登录像声名鹊起,如今却成了制造麻烦的利器。埃及军方当年直接查封了它的开罗办公室,理由是 “传播虚假信息”,因为这家电视台满眼都是对穆兄会的吹捧,遇到批评穆尔西的受访者就急忙抢话筒。 有阿拉伯媒体研究员调侃:“半岛台先是‘抵抗频道’,后来变‘阿拉伯之春频道’,现在干脆成了穆兄会专属频道。” 卡塔尔想用媒体输出影响力,结果却把周边国家得罪个遍,这种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操作,在中东也算独一份。 更要命的是卡塔尔的 “盟友平衡术” 彻底玩脱了,作为美国在中东的重要盟友,他们 hosting 着美军中央司令部,却转头给美国的死对头哈马斯送钱;刚跟以色列代表团喝完咖啡谈停火,转头就让哈马斯在多哈设办事处。 这种 “左右逢源” 在平时或许能赚点吆喝,可到了真刀真枪的时候就成了催命符。以色列空袭后,美国国务卿鲁比奥一边安抚卡塔尔首相,一边又马不停蹄赶往以色列表忠心,这种 “双面胶” 式的表态,其实就是把卡塔尔架在火上烤。 阿拉伯兄弟也没真心帮卡塔尔。阿联酋虽然召见了以色列外交官表示 “强烈谴责”,但也就动动嘴皮子;沙特王储嘴上说 “支持卡塔尔的任何回应”,实际连像样的援助都没给。 毕竟大家都记得,卡塔尔当年因为支持穆兄会,被沙特、埃及等国集体断交,如今遭难自然没人真心帮忙。海湾国家心里都清楚,卡塔尔这是自作自受。放着好好的天然气生意不做,非要学大国玩地缘政治,结果把自己玩成了靶场。 现在的卡塔尔就像捧着金饭碗要饭的土豪,手里攥着全球最大的天然气储量,却在安全上完全依赖美国;嘴里喊着 “和平调解”,却给冲突火上浇油;想用媒体塑造话语权,结果把自己搞成了 “偏见代名词”。 以色列这顿打,本质上是给卡塔尔的外交狂热降温 —— 不是有了钱就能随便插手别人的事,更不是揣着 “中间人” 的剧本就能在虎狼环伺的中东横着走。 说到底,卡塔尔的悲剧在于把天然气换来的财富,错当成了玩转地缘政治的资本。他们以为花钱就能当 “中东瑞士”,却忘了中立不是靠别墅和支票堆出来的。 如今导弹落在多哈街头,那些曾经被卡塔尔资助的势力作鸟兽散,曾经笑脸相迎的盟友隔岸观火,只剩下满街狼藉提醒这个富有的小国:在中东的江湖里,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否则金山银山也护不住自己。
万斯还是太年轻了,一个记者问了他一个送命题,结果他还竟真的回答了,问:“你有没有
【18评论】【1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