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蒙刚把“西伯利亚力量-2”备忘录签完墨迹还没干,俄罗斯能源巨头米勒立马亮出一份绕开蒙古直通中国的管线方案,外加一句“蒙古要是掉链子我们还有B计划”,这话轻巧却像往桌面砸下一块秤砣。 中俄蒙三国在 “西伯利亚力量 - 2” 备忘录上的墨迹还没干透,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总裁米勒就抛出了一份绕开蒙古直通中国的管线方案,那句 “蒙古要是掉链子我们还有 B 计划” 的话,看似轻巧却分量十足。要知道这位执掌俄气二十多年的能源巨头,从波罗的海管道系统到 “西伯利亚力量” 东线管道,手上操盘过的跨境能源项目能从莫斯科排到北京,他敢这么说,显然不是一时冲动。 原本这笔生意对三方都是好事。按照最初的规划,天然气从俄罗斯出发经蒙古进入中国,每年数百亿立方米的输气量,能让蒙古坐收 15 到 20 亿美元的过境费,这个数字占到蒙古国 GDP 的 8% 左右。对于外债高企的蒙古来说,这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 要知道截至 2025 年 5 月,蒙古商业银行的贷款余额已经达到 113.64 亿美元,其中不良贷款就有 5.88 亿美元。可就在大家以为板上钉钉的时候,蒙古突然变卦了,不仅临时加高要价,还把这个项目从国家发展计划里撤了下来,活脱脱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其实俄罗斯早就吃过类似的亏。当年北溪管道为了绕开乌克兰,特意修了波罗的海海底线路,结果还是出了岔子。现在面对蒙古这出尔反尔的操作,俄罗斯自然早有准备。米勒亮出的 B 计划是经哈萨克斯坦通往中国的管线,每年能输送 350 亿立方米天然气,这个数字可比蒙古方案的预期输气量实在多了。要知道现在已经投产的 “西伯利亚力量” 东线管道,每年就能稳定输送 380 亿立方米天然气,而且还能提前达到满负荷运行状态,俄罗斯在管道建设和运营上的底气可见一斑。 蒙古这波操作其实暴露了小国在大国博弈中的尴尬处境。本来当个能源过境国是稳赚不赔的买卖,就像当年乌克兰靠俄罗斯输气管道过境费每年能进账几十亿美元。可蒙古偏偏想学人家玩战略平衡,既想拿中俄的好处,又想在中间讨价还价,却忘了自己家底有多薄。每年 15 到 20 亿美元的过境费可不是小数目,相当于蒙古全国商业银行贷款总额的六分之一还多,这么大块肥肉说丢就丢,不知道蒙古财政部夜里会不会睡不着觉。 俄罗斯之所以有恃无恐,是因为手里的牌实在太多。除了已经通气的东线管道,现在又多了哈萨克斯坦这条新路线,等于给对华供气上了双保险。其实早在 2020 年,哈萨克斯坦就表达过参与中俄天然气管道的兴趣,只是当时俄罗斯更倾向于蒙古方案。现在蒙古自己退出,正好给了哈萨克斯坦机会,这就像两个小贩争生意,一个漫天要价把客户吓跑,另一个自然笑纳订单。 从技术层面看,绕开蒙古的方案可行性很高。“西伯利亚力量” 东线管道全长 3000 公里,只用了 5 年就建成通气,俄罗斯在高寒地区建设管道的经验已经非常成熟。相比之下,蒙古境内地形复杂,施工难度大,而且冬季严寒对管道维护要求更高,后期运营成本未必划算。现在换成哈萨克斯坦路线,不仅地势相对平缓,还能利用部分现有管道设施,建设周期和成本都能大大降低。 中国作为天然气进口大国,自然乐见俄罗斯有备份方案。每年 350 亿立方米的供气量可不是小数目,足够满足上亿家庭的用气需求。而且多一个进口渠道,就能在能源安全上多一份保障。就像家里买东西,多一家供货商总能货比三家,不至于被一家牵着鼻子走。俄罗斯显然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才会在蒙古变卦后迅速拿出替代方案,既稳住了中国这个大客户,又彰显了自己的供应能力。 蒙古这次任性的代价恐怕不止失去过境费那么简单。现在国际能源市场竞争激烈,中亚国家都在争抢中国市场,土库曼斯坦通过中亚管道每年向中国输送几百亿立方米天然气,哈萨克斯坦也在积极拓展对华能源合作。蒙古这次错过了 “西伯利亚力量 - 2”,下次再想遇到这样的好事可就难了。毕竟能源管道这种大项目动辄投资上百亿美元,一旦错过窗口期,可能十年八年都等不来下一个。 俄罗斯这手 B 计划其实也是在给其他国家提个醒:在能源合作中靠谱比什么都重要。北溪管道事件已经证明,把能源安全寄托在不可靠的过境国身上有多危险。现在俄罗斯通过多元化路线,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既保障了对华供气的稳定性,又掌握了谈判的主动权。这种未雨绸缪的做法,值得所有依赖跨境能源贸易的国家学习。
这是阳谋,打出了明牌!乌克兰正在系统性地摧毁俄罗斯的能源产业。一天一夜,又有两座
【16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