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 特大好消息! 2025年9月13日,央行宣布和印尼启动双边本币结算,

康安说历史 2025-09-15 00:40:47

好消息! 特大好消息! 2025年9月13日,央行宣布和印尼启动双边本币结算,还搞定了二维码互联互通! 以后我们去印尼玩,直接扫码就能付钱,不用再换美元了。印尼朋友来中国也一样,用他们的电子钱包,扫一扫,轻松付款。 印尼朋友也能享受同样的便利。他们带着本地电子钱包来中国,逛故宫买文创,在成都吃火锅,掏出手机扫一扫就能轻松买单。这种双向奔赴的便利,背后是两国金融系统的深度握手。 要知道这事儿可不是拍脑袋决定的,今年 5 月两国总理见证下,央行早就签好了合作备忘录。9 月 11 日两国央行行长还专门在北京和雅加达同步出席启动仪式,足见双方对这事的重视程度。 可能有人要问,本币结算到底牛在哪?简单说就是买卖双方直接用人民币和印尼盾算账,美元当 "中间商" 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2025 年前七个月,两国用本币完成的交易就达 62.3 亿美元,占了印尼所有外贸本币结算的近一半。 这可不是小数目,要知道 2024 年两国全年贸易额才 1478 亿美元,现在大半年就有这么多不用美元结算,等于直接省下了一大笔汇率转换的 "冤枉钱"。 更让人兴奋的是二维码互通的覆盖面。印尼那边 3400 万家贴着 QRIS 标志的商户,从街头小吃摊到大型购物中心,全都能刷咱们的云闪付和支付宝。 这边更厉害,国内所有支持银联、支付宝扫码的地方,印尼朋友用他们的 GoPay、Shopee Pay 都能直接付款。想想看,以前换汇时要算汇率、数钞票,现在手机一亮就能搞定,这体验简直是质的飞跃。 很少有人知道,这套系统背后藏着多年的铺垫。早在 2020 年,两国就搭建了基础版的本币结算框架。今年升级成 LCT 框架后,结算范围从普通贸易扩展到了全部国际收支项目。 这意味着企业投资建厂、金融机构跨境放贷,全都能用本币搞定。印尼央行行长佩里・瓦吉约算过一笔账,这种模式能帮企业减少不少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 货币互换规模的变化更能说明问题。2018 年两国互换规模才 2000 亿元人民币,到 2025 年已经涨到 4000 亿元,协议有效期也延长到五年。 这种不断加码的合作力度,让人民币和印尼卢比在贸易中越来越 "吃香"。2024 年的时候,人民币和印尼卢比的直接交易量就同比涨了 51%,现在有了新框架加持,增长势头肯定更猛。 对游客来说,好处看得见摸得着。以前去印尼旅游,换钱得提前规划,揣着一沓美元出门还怕丢。带太多花不完回去换又要亏一笔,带太少不够花找兑换点还得花手续费。 现在好了,国内手机钱包里的钱直接转成印尼盾花,花多少扣多少,回国前还能把剩下的转回来,简直不要太方便。 商家们更是喜上眉梢。做进出口生意的企业,不用再为美元波动心惊胆战。以前签合同用美元定价,交货时汇率一变可能利润就没了。 现在直接用人民币或印尼盾签约,成本算得明明白白。浙江做家具出口的老板说,这政策一来,光汇兑成本就能省出好几个点的利润。 这次合作还有个深层意义。中印尼作为全球南方的重要力量,正在用实际行动改变美元主导的跨境支付格局。两国央行还专门建立了联合工作机制,以后在数字货币等领域还有更多合作可能。这种金融领域的 "互联互通",比单纯的贸易增长更有战略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参与这次二维码互通的都是两国实力选手。印尼那边 BCA、Mandiri 两家银行各有 3000 多万用户,GoPay 和 Shopee Pay 更是上亿人在用的国民钱包。咱们这边银联云闪付和支付宝的覆盖范围就更不用说了。这种强强联合,保证了服务上线就能用、很好用。 在两国建交 75 周年这个特殊节点,这套新机制就像给经贸合作装上了加速器。以后不光是花钱方便,投资、理财、融资都会越来越便利。普通人可能感受不到金融合作的复杂性,但手机扫码支付时的顺畅体验,就是最实在的获得感。 这波操作确实够给力。没有高调宣传,却实实在在解决了老百姓和企业的痛点。只能说,这种闷声干大事的风格,真的很提气!以后出国玩或做买卖,钱包里的人民币越来越 "值钱",这种感觉想想就开心。

0 阅读:286

评论列表

朝阳

朝阳

2
2025-09-15 10:38

好极啦!

康安说历史

康安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