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海军接收第二艘反潜战浅水艇,看似在国防制造业自力更生方面迈出重要一步,实则暗藏诸多问题。 从表面上看,这确实是印度在国防自主道路上的一次成果展示。本土设计和建造的舰艇,增强了海军反潜、海岸监视和布雷能力,还彰显了保卫海洋领土的决心,名字取自拉克沙威普群岛的安德罗斯岛就是例证。而且这一系列舰艇的建造计划,也体现了印度试图构建更强大海上防御体系的努力。 然而,深入分析就会发现,印度国防制造业的“自力更生”成色不足。印度长期以来试图摆脱对进口武器装备的依赖,大力推行“印度制造”“自力更生的印度”等战略。但现实是,印度国防工业在核心技术、关键材料与高端制造能力等方面缺失严重,仍未摆脱进口替代的初级阶段。比如,此前印度审计报告显示其70%的国防电子元件、90%的特殊合金依赖进口,俄乌冲突导致印度T - 90坦克的俄制热成像仪断供,这都凸显了其供应链的脆弱。 就拿这艘“安德罗斯”号来说,虽然它配备了先进装备,但背后是否有大量国外技术支持存疑。在全球防务装备高度依赖全球化分工的背景下,印度想要完全凭借自身实现国防装备的独立自主非常困难。印度若想真正实现国防制造业的自力更生,必须解决研发与生产脱节、供应链脆弱、私营部门参与受限、效率低下成本高昂以及西方国家技术转让设限等多重结构性瓶颈问题。否则,仅靠接收几艘本土建造的舰艇,难以从根本上改变其在国防制造业领域的被动局面,所谓的“重要一步”也可能只是自我安慰的表象 ,未来在国际军事装备竞争和国防安全保障上仍会面临诸多挑战。
印度海军接收第二艘反潜战浅水艇,看似在国防制造业自力更生方面迈出重要一步,实则暗
国际趣事儿
2025-09-14 18:38:4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