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潮玩巨头泡泡玛特推出56800元的黄金摆件时,谁也没想到会出现门店冷清的画面。这和它往常新品秒空的盛况形成鲜明对比——原来,这届年轻人对IP的狂热,也有价格边界。
从盲盒到黄金的定价飞跃
泡泡玛特这次推出的足金系列,单价最高达56800元,克价更是冲到1800元,直接对标老铺黄金等高端珠宝品牌。这与其过往300-2000元价位的潮玩形成了十倍级的价格断层。令人玩味的是,同样使用BabyMolly等热门IP,售价980元的串珠咨询者众,而五万多的摆件却无人问津。
这种反差印证了一个消费真相:年轻人愿意为情绪溢价买单,但仅在特定价格带内。就像网友戏称:"买盲盒是冲动消费,买金条可是理性投资。"
情绪消费的隐形天花板
对比两组数据极具说服力:泡泡玛特潮玩复购率超60%,而珠宝品牌平均复购率不足20%。这揭示了IP消费的核心逻辑——高频、低决策门槛的"小确幸"消费,才能持续激活年轻人的多巴胺。
当单价突破万元关口时,消费动机就从"我喜欢"变成了"值不值"。一位95后消费者的吐槽很典型:"买盲盒时觉得自己在收藏艺术,看黄金价格时突然清醒是在买贵金属。"
跨界高端化的危险平衡
泡泡玛特布局黄金赛道,反映出IP商业化的焦虑。其财报显示,2024年衍生品收入占比已达29%,但珠宝品类显然还未复制潮玩的成功。这就像在走钢丝:既要维持IP溢价的神话,又不能戳破年轻人价格敏感的泡沫。
老粉丝的反馈颇具代表性:"如果只为保值,为什么不直接买金条?如果要IP情怀,银饰明明更具性价比。"这种两难,正是所有想突破圈层的潮玩品牌共同面临的困局。
潮玩教父王宁说过:"我们卖的不是玩具,是情感连接。"但当情感被标上黄金价签时,连接就可能变成断裂。泡泡玛特这次市场遇冷,给所有想收割Z世代的企业提了个醒:年轻人的爱可以很贵,但必须贵得有理。毕竟,再忠实的粉丝,也会在付款前下意识地按计算器。
天天向上
人傻,钱不那么多,不好骗
工地少年与砖
黄金的,他们也买不起
专遛海狗
真不知道这个公司怎么做起来的,都是些什么二货在买[无奈吐舌]
虫子笑笑
人傻钱多 无脑才会去买这些
啰哩巴嗦7里8里
我是看不懂买泡泡玛特 一个玩意成本就那么点,卖这么高。傻子至少80号,70号是不会买
用户16xxx25
崩盘前奏
my god
实质是,,,大家没钱了[笑着哭]
千杯难醉
傻人有傻福。
康斯坦丁
闲鱼上十几块钱的拉布布不错,其他不感兴趣,拉布布还是蛮可爱的
惊鸿 回复 09-14 19:11
丑娃娃好看个👻
三句话先生
难道你们不觉得拉布布看起来很邪恶吗
用户10xxx85
找黄牛啊
曹孟德
我一直不明白,按照中国的供应能力,一个毛绒玩具怎么卖到那个价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