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透彻了!”胡锡进再次给西贝和贾国龙提了几句忠告。他说得很直白:西贝没必要把自己搞得像和罗永浩死磕的样子。罗永浩的批评,说实话,不是他一个人的意见,而是社会上很多人都有的声音。公众对预制菜确实有争议,一方面很多人抗拒,觉得“科技狠活”,但另一方面,也有不少人能理解,觉得在现代餐饮里工厂化是趋势,没必要一棒子打死。 西贝作为一个全国知名的餐饮连锁,本来发展不容易,这时候更应该拿出一种开放、包容的态度,该改的地方改,改不动的地方就讲清楚,讲不清楚也没关系,关键是别显得小肚鸡肠。 老胡最核心的一点就是:西贝别再和罗永浩吵了,这样做对品牌伤害更大。 现在西贝的态度,看起来像是把自己捆绑在“预制菜”这个标签上,搞得好像要替整个行业背锅。结果就是越解释越被动,反倒失去了本来可以引导话题的主动权。 老胡提醒,公关危机不能靠硬碰硬来解决,得让争论往更大、更有意义的方向走,比如“预制菜在现代生活中到底是什么地位?”、“要不要标注预制菜?”这种才是对公众真正有价值的话题。 如果仔细想想,现在的舆论环境,贾国龙要真是聪明,最好的办法就是“止损”。别再耗着和罗永浩互怼,而是主动承认餐饮行业有预制环节,这并不丢人。 反而可以借着这个风口,呼吁行业一起探讨:预制菜该不该标注?标准怎么定?这样反倒能让西贝变被动为主动,树立一种坦荡、敢于面对问题的形象,甚至还能赢得消费者的好感。毕竟消费者最怕的不是你用了预制菜,而是你用了还死不承认。 说到这,很多网友更关心的问题是:预制菜的定价该怎么算?如果一道菜是厨师现炒的,另一道菜是工厂流水线生产的,按理说预制菜应该更便宜一些才合理。可现实是,有些餐厅反而把预制菜卖得更贵,这就让人心里不舒服了。 大家都知道,餐饮背后有成本、人力、房租,但消费者最在乎的是公平感——你是预制菜没问题,但请你提前告诉我,而不是让我花着现炒的钱,结果吃的是工厂加热的。 这一点,其实才是舆论争议的根子。大家不是完全不能接受预制菜,而是讨厌“不透明”。 俗话说“怕的不是贵,怕的是被蒙。”如果商家能明明白白标注,给顾客选择的权利,那消费者就算要骂,也会骂得轻一些。相反,遮遮掩掩才会让人心里有火。 我觉得,这次老胡的提醒很到位。 西贝现在不该继续死磕罗永浩,而是应该换个思路,主动把话题引向行业未来和消费者关心的核心问题。预制菜是趋势,避不开,餐企要做的是把规则说清楚,把定价说合理,把态度放端正。 这样才能真正赢得市场和口碑。
大米先生发“西贝财”了!罗永浩手撕西贝,说西贝全是预制菜,西贝公开后厨,本想破除
【7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