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情容易发展为肝硬化,罹患肝癌的风险高于常人……病毒性肝炎是全球疾病负担最重的传染病之一,也是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2016年世界卫生大会提出“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的公共卫生危害”目标,我国政府积极响应,持续深入推进病毒性肝炎防治工作。
近日,国家疾控局等9部门联合印发《中国防治病毒性肝炎行动计划(2025—2030年)》,不仅明确“持续夯实免疫屏障”“有效控制病毒性肝炎流行”等核心目标,更从5大维度提出13条具体举措,全面加强病毒性肝炎防治工作。
“硬指标”全面升级——
我国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综合防控策略,病毒性肝炎防治取得显著成效。
国家疾控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当前,我国甲肝、戊肝经饮食饮水传播得到有效控制,乙肝、丙肝经输血传播基本阻断,乙肝经母婴传播正在迈向消除。
行动计划提出,从筑牢免疫屏障到提升诊疗能力,新版防治病毒性肝炎行动计划全面升级,要求至2030年:
儿童甲肝、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持续保持在95%及以上;
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流行率降至0.2%及以下;
慢性乙肝患者诊断率达80%及以上,新报告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率达80%及以上……
一系列“硬指标”升级,凸显中国政府决心与信心,为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危害奠定坚实基础。
“强措施”源头发力——
聚焦阻断源头传播,行动计划提出“为符合治疗条件的乙肝病毒感染孕产妇提供规范抗病毒治疗”“在12小时内,尽早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产妇所生婴儿接种乙肝疫苗、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等。
聚焦加大检测发现力度,行动计划提出因地制宜研究病毒性肝炎检测策略,分类实施,“对检查发现的阳性者提供必要的确诊及抗病毒治疗等服务,不具备条件的要及时转诊”等。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理事长王宇在今年7月举办的2025年世界肝炎日宣传大会上表示,中国现在的技术条件和卫生服务,可以保护新生儿免受乙肝病毒感染。
“最后一公里”治疗更可及——
当前,我国防治工作仍面临存量患者数量多、全程管理覆盖率不足、整体疾病负担较重等挑战。
对此,行动计划针对性提出,医疗卫生机构优化诊疗流程,对病毒性肝炎患者开展治疗前评估,动员符合条件者接受规范抗病毒治疗;探索互联网诊疗和药品配送模式,加强患者教育和咨询服务;卫生健康、医疗保障等部门支持患者在医保定点零售药店购买乙肝抗病毒治疗药品,并按医保规定结算等举措。
“不仅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现在还有安全高效、低耐药的药物使用,患者治疗费用较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表示,长期治疗安全性目前已更有保障,患者一定要到正规医院专科接受规范评估和治疗。
国家疾控局传染病防控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会同有关部门,强化协同配合,加强宣传解读、人员培训,指导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切实推进病毒性肝炎防治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玛莎拉蒂 鲶鱼
能不能治好???不能治好就别统计,给条活路好不好
二师兄
我还有五年好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