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企不再仰望德国的技术,德国车企开始模仿中国的速度

数据读城 2025-09-13 17:27:04

经历了本土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国车企的全球市场拓展更有底气。与主要竞争对手德国车企的生态位与发展策略也在发生变化。当前的中国车企,已经不再需要仰望德国车企的技术,反而是德国车企在全球市场销量走低的情况下,开始学习、模仿中国车企的速度、效率打法。 “速度”是中国车企的核心竞争力,德国车企能够模仿么? 一般而言,市场需要耐心耕耘,但中国车企习惯了速度制胜,比如,快速攻克技术难点、快速推出新车型、快速布局建设重点市场产能……关键在于,凭此取得成功的中国车企不但在东南亚、南美、俄罗斯市场销量逐步走高,还顺势冲进了德国车企的“老家”。 德国车企发现,自己若是保持以往一款新车动辄打磨四、五年才上市的节奏,将被中国车企拉开更大的市场差距。 中国车企开发一款电动汽车,从概念的提出到产品正式上市只要24个月,而德国、美国,乃至日本和韩国的车企普遍需要40-50个月。在其他车企试图以“慢工出细活”为自己的低效率辩解时,中国车企已经靠着更快的速度、更低的成本,以新技术和新功能的高效堆叠实现了产品差异化,并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得到了大量消费者的青睐。 当然,中国车企的产品矩阵过快更迭也会给制作环节带来一定的风险,但智能制造本身又是中国车企的一大强项,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现在,学习中国车企,模仿“中国速度”成为了德国车企的标配动作,大量的德国专家来到中国研发中心进行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动,而遍布中国重点城市的德国车企制造基地,本身就融进了以“速度”“效率”闻名的中国制造业体系。 在中国研发、在中国生产,以“中国速度”拓展全球市场,居安思危的德国车企有望以此守住自己不断下滑的市场份额。 日韩车企花了20-40年扎根欧洲,中国车企可能只要10年 攻略欧洲是中国车企出海的重要选择,虽然政策多变、壁垒深厚,但作为全球第三大汽车消费市场,消费模式更成熟、消费力更高,产能建设布局更有安全保障。以比亚迪等为代表的头部车企已经在欧洲布局产能,宁德时代计划为欧洲合作方提供定制电池产品。 中国车企的产品在技术和设计上已经和具有先发优势的欧洲车企处于同一水平线,在部分赛道还有所超越。以本届慕尼黑车展来看,德国车企的外观设计被疯狂吐槽,有一款比一款丑的说法。而曾在工业设计上被诟病的中国车企反而受到了更多的表扬。随着中国车企的欧洲战略越来越清晰,分销网络越来越完善,中国汽车产品的欧洲销量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不过,中国车企在产品开发上一直坚持的“多即是好”策略,可能对于欧洲市场来说效果不佳。中国车企目前在欧洲市场采取的中低端定价和SUV产品策略,实现了与欧洲本土车企错位竞争的局面,在多个欧洲国家市场销量增长迅速,但尽快建立本地供应链和全面服务体系才是中国车企真正融入欧洲市场的关键。 欧洲汽车产业正在艰难寻找兼顾减排目标和现实需求的可行路径,以德国车企为代表的欧洲车企需要处理好与中国车企的竞争关系,“无需惧怕中国汽车企业”都快成了近期慕尼黑车展上德国车企的口头禅。但中国车企正在以实力撕开欧洲汽车消费者保持高位的品牌忠诚度,这才是德国车企最为紧张的地方。

0 阅读:6

评论列表

学习

学习

1
2025-09-14 00:01

造,真能忽悠!

猜你喜欢

数据读城

数据读城

城市、产业发展数据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