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起底新能源汽车黑公关昨天央视的新闻里特别起底了新能源汽车黑公关的经典案例,其中就cue到了翔翔,我们的这位老朋友。
其实现在还是有很多朋友把翔翔用这种虚假测试对比黑公关案例产生的后果紧紧和小米绑在了一起,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为什么我们要坚决抵制任何行业的黑公关,因为黑公关有以下几个共同点
一:隐蔽性。黑公关进化到现在这个时间点往往不会以大家熟悉的简单拉踩来呈现而是往往以特殊形态比如说横评或者对比评测出现。这种看似公平的比较其实在一开始就充斥着刻意拉踩甚至为了结果预设项目,最后往往是消费者花了大量的时候看视频得出了一个商家希望得到的结论,对产品可能存在的弊端闭口不提,牺牲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二:普适性。可以针对小米,自然也可以用这套模式针对其他任何品牌和产品。你问我那就是正常的对比,测试的结果都透明公开。好一点的评测还会想办法通过逻辑帮你找补回来,差一点的直接就是爷不演了就是甲方要求的xx最好,这真的合理吗?
三:破坏性。黑公关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当然是最行业的破坏。在翔翔之后,大家只会对翔翔产生质疑吗?是整个行业所有认真做评测的人都陷入了自证陷阱。不自证那怎么证明你不是和翔翔一样的黑公关?自证了,那更好,你不就是不打自招吗?同时,不只是测评类自媒体,品牌方也是深受其害。被拉踩的品牌方也是有苦说不出,自己用心做的产品可能就因为影响力巨大的争议性对比在消费者心中丧失了竞争力从而导致天量的损失。
如果这次小米没有多设计一道冗余电池设计,没有在断电后迅速打紧急电话联系车主询问情况,翔翔没有擅作主张自作聪明把电池在碰撞前就脱离接线柱断电,没有在事后迅速装死删掉视频假装无事发生,那么他真的会得到法律的严惩吗?恐怕只有更多不明真相的用户被他的所谓对比评测带跑,这对于小米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对于行业来说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
我们如何能不抵制这种劣质自媒体,这种劣质的黑公关行径呢?一批虚假汽车测评博主被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