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俩大晚上东拼西凑,把两个即将上私立高中的孩子学费凑齐。屋里灯还亮着,男人盘腿蹲在床边,眼神直勾勾地盯着手里那叠钞票,有的压得平整,有的卷着边角,另一些已经被摆进了纸盒里,硬币和小额纸钞混在一起,像刚从柜台找回来的零钱,他爱人没说话,只是拿起其中一沓瞅了半天,随后又放下,像是确认了什么。 那两个孩子,一个正准备升入高三,另一个刚从初中出来要上高一,学校都是民办的,没得挑,之前就定下来了,也不是临时决定的事,但学费这事拖到最后一晚才硬凑出来,算下来,最基础的那部分都得四五万,还没算生活费和资料钱。 那女人看着丈夫,带点苦笑,说:“要是再多仨娃,就不用过日子了。”她也不是埋怨,只是那种扛不住又必须扛的心情,卡在嗓子眼里。对比那一盒现金,孩子的报名表反倒像是借来的。 有个人在评论区算了个账,说私立学校一条道走到高三,光学费就得烧掉四十来万,大学四年按每年四万来算,还要再贴十六万,没算补课,也没算孩子考不上一本的情况,那意思是,这么烧钱不如先搞清楚孩子有没有那个心气。 还有网友提到他哥家的孩子,读私立花得狠,学费加生活费一年得两万多,可那姑娘今年高考只考了三百出头,连个中等专科都捞不着,家里人现在也不敢再说“砸锅卖铁供到底”这种话了,他们开始怀疑是不是早该改条路走。 也有人说得直接,说如果成绩一般又掏钱掏得难受,那还不如踏踏实实上公立,省下的钱起码还能留点底气,不至于最后人财两空。 但话说回来,大晚上的两口子把那点钱一张一张凑出来的时候,他们脑子里根本不是这些账单和概率,他们在意的是明天孩子别在报到处站着发愣,不在乎那一纸录取通知是不是会换来更好的人生,他们只是不想让孩子输在开始的起点上。 有些家长让孩子读私立也不是为了攀比,一是图个教学紧,二是有宿舍能住,家长打工走不开,学校帮忙管管也是安心的法子,但一年下来得多花好几万,家里条件好的还能扛扛,普通点的家庭咬着牙也得过完学期再说。 可说到底,孩子自己用不用心才是关键,有些人在普高拼命也能考上一本,有些人进了重点却在里面迷了路,父母再多的钱也买不来孩子的斗志,只能尽人事听天命。 你身边有没有那种家里一分钱都不多余,但还是咬着牙供孩子读私立的家长?留言说说看。
很多年不见的初中同学一上来就命令我
【3评论】【2点赞】
OldMan
如果是高级私立学校,不说你。 如果就普通私立学校,读了,你家娃也不见得能考成啥样,还不如拿这钱让他们去学门手艺,一辈子不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