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阅兵之后,最先找中方合作的西方大国来了!刚刚在阅兵场上硬气表态的中国,转头就迎来了一个“老朋友”的主动示好,它又为什么会率先来敲门? 9月3日的天安门广场,一场盛大的阅兵仪式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上百架飞机掠过天空,数百台最新装备整齐列阵,向世界展示着我国维护和平的决心和实力。 然而就在阅兵结束后不久,一个消息让不少人感到意外,英国的新任商业和贸易大臣彼得·凯尔即将启程访华,也是时隔7年英国再次和我国举行经贸会谈。 那为什么应该要在这个时候选择访华?归根结底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经济。 今年3月英国预算责任办公室把2025年的经济增长预期从原来的2%下调到了1%,不少机构预测的数字甚至更低。 财政大臣公布的春季预算案里,已经计划要削减140亿英镑的支出,同时还要改革福利制度,但即便这样省钱,英国政府的债务与GDP之比已经达到了95.5%。 更让英国头疼的是美国宣布了对进口汽车加征25%关税,而美国则是英国第二大出口市场,占总出口额的15%,很多英国优势产品都可能会受到冲击。 在这样的经济压力下,寻找稳定的贸易伙伴成了英国政府的当务之急。 而我国恰恰是英国不能忽视的贸易伙伴,2024年中英货物和服务贸易总额超过1300亿美元,算下来每天就有3.6亿美元的贸易往来。 到今年7月英国累计对华实际投资已经超过350亿美元,而中国对英国的直接投资也超过了320亿美元。 这样的经贸体量也会让英国在制定政策时不得不慎重考虑。 其实早在今年年初,英国就表现出了不同的态度,在美国和欧盟对我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时候,英国没有跟风仍然维持着10%的进口关税。 英国新任贸易大臣凯尔在就任第一天就明确表示首要任务是实现经济增长。 这次他的访华行程也安排得十分紧凑,先在美国华盛顿与科技和企业界人士会面,随后直接飞往北京。 这种行程安排本身就很能说明问题,英国既想维持与美国的传统关系,又急于拓展与我国的经贸合作。 其实英国的这种选择也有长期战略考虑,在脱欧之后,英国一直在努力降低对欧盟市场的依赖,目前欧盟占英国贸易总额的比例已经下降了不少。 在这个过程中英国自然希望建立更加多元化的贸易关系,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自然成为了重要的合作对象。 实际上英国的选择也反映了当下全球经济的现实。 美国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让英国经济面临更大风险,相关机构预测如果美国对贸易伙伴提高20个百分点的关税,英国GDP最多可能缩减1%,这足以抹去英国财政政策的全部缓冲空间。 在这种情况下保持与我国的经贸稳定关系,对英国经济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 所以英国会在这个时间点主动加强与我国的经贸联系也就不难理解了。 观察者网2025-09-08——英国新任商业和贸易大臣将赴中国进行贸易会谈
提前看到中美结局,英国大使预感大事不妙,对美国喊出一句话说到中美关系,最近几
【2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