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前首相约翰逊表示,一旦台海战争爆发,若美军介入,英国、澳大利亚也会一起上,台湾不至于孤军奋战。约翰逊这种狂妄的言论,用“狗吠火车”“嘴炮挺台”来形容再贴切不过了。 7月时英国国防大臣约翰·希利在澳大利亚“威尔士亲王”号航母上接受采访时,曾放话“英国已做好介入台海冲突的准备”,甚至暗示将拉拢澳大利亚等盟友组建“反华联盟”。 尽管希利后来改口称媒体“断章取义”,但约翰逊的窜访显然将这场闹剧推向高潮。8月5日,约翰逊抵台当日,台当局以超高规格接待——蔡英文、赖清德双双出面会见,台“外事部门”设宴款待,连行程安排都刻意模仿西方政要访台模式,试图营造“国际社会力挺台湾”的假象。 约翰逊的表演远不止于此。他在台期间多次将台湾称为“国家”,甚至抛出荒诞类比:“就像巴勒斯坦人追求独立,台湾人也应有相同权利。” 这一论调当即被中国驻英使馆驳斥——联合国1971年通过的2758号决议早已明确“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巴勒斯坦问题则基于1947年联合国分治决议,两者性质截然不同。约翰逊的“类比”,不过是将过气政客的认知混乱暴露无遗。 这场闹剧的背后,藏着三重算计。其一,约翰逊的个人政治复辟梦。自2022年因“派对门”丑闻下台后,这位前首相的演讲费从每场2万英镑飙升至25万英镑,2025年短短两个月内靠4场演讲敛财100万英镑。 此次窜台,明眼人都能看出是“恰烂饭”——台当局被曝为约翰逊支付高额出场费,而约翰逊则用“挺台”表演换取政治曝光度。其二,英国政府的“印太战略”执念。脱欧后经济持续低迷的英国,试图通过插手台海问题刷存在感,既向美国表忠心,又幻想从亚太事务中分一杯羹。其三,民进党当局的“倚外谋独”幻想。 赖清德上台后,岛内“大罢免”接连失败,民调支持率跌破四成,只能通过高价收买过气政客制造“国际支持”假象,试图掩盖“台独”路线的破产。 然而,这场政治交易从一开始就漏洞百出。约翰逊窜台当天,解放军东部战区即宣布在台海周边展开实弹射击演练,多型驱逐舰、护卫舰呈包围态势逼近台湾本岛;中国外交部同步召见英国驻华大使,严正警告“任何干涉中国内政的行为都将付出代价”。 更耐人寻味的是,希利在约翰逊窜台后迅速改口,否认此前“介入台海”的言论,称“英国支持和平解决争端”。这种前后矛盾的表态,暴露出英国政府既想捞取政治利益,又惧怕与中国正面冲突的矛盾心态。 国际社会的反应更是一面照妖镜。联合国193个会员国中,181个国家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就连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兵棋推演也显示,若台海爆发冲突,美军航母战斗群在解放军反舰弹道导弹面前存活时间不超过72小时。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直言:“约翰逊的狂言,不过是19世纪大英帝国幻影的最后一次抽搐。” 这场闹剧最终以滑稽收场:约翰逊离开台湾后,台当局高调宣传的“国际支持”仅维持了48小时便无人问津;英国议会内部随即爆发激烈争论,多名议员指责政府“用纳税人钱为过气政客的荒唐表演买单”;而解放军在台海的常态化巡航,则让“台独”势力每天都要面对现实——无论外部势力如何表演,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不可撼动的历史与法理事实。 当约翰逊的专机离开台北时,或许连他自己都清楚:这场“嘴炮挺台”的闹剧,不过是政治舞台上又一场荒诞剧。但留给世界的思考远未结束——为何总有过气政客试图在台湾问题上刷存在感? 为何民进党当局宁愿将岛内民众的血汗钱用于收买政客,也不愿改善民生?当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这些跳梁小丑的表演,终将沦为后人茶余饭后的笑谈。 那么,你是如何看待这场闹剧背后的政治交易?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
英国前首相太狠了,说的话直戳美国心脏,特朗普估计马上就要骂人了。约翰逊说:如果俄
【5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