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俄罗斯由梅德韦杰夫掌权,俄乌冲突应该早就结束了,梅德韦杰夫比普京对待外部势力时,更加强硬,如果俄乌冲突在普京时代不能结束,等到了梅德韦杰夫接手,乌克兰恐怕会很惨。 梅德韦杰夫的极端强硬姿态,正在让西方重新评估俄乌冲突的终局。 这位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近年频繁以核威胁、全境吞并等激进言论震动国际社会,甚至公开支持使用战术核武器终结战争。 梅德韦杰夫,这位俄罗斯政坛的重要人物,曾在 2008 年至 2012 年担任俄罗斯总统,后来又出任总理,如今是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他的政治生涯充满了转变与争议。早期的梅德韦杰夫,展现出一副 “温和派” 的形象。 在他担任总统期间,推动过一系列反腐措施,还签署过削减战略核武器的协议,积极寻求与美国缓和关系。2009 年,他与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会面时,公开强调美俄合作对世界的重要性,态度乐观,希望俄罗斯能与西方建立全面良好的关系。 随着时间推移,特别是俄乌冲突爆发后,梅德韦杰夫的立场发生了惊人转变,逐渐成为 “强硬派” 的代表。他的言论愈发激烈,频繁提及核武器、领土扩张和主权问题,言辞激烈程度甚至超过普京。 他曾骂乌克兰领导人是 “罐子里的蟑螂”,称乌克兰政府是 “新纳粹政权”,还将矛头指向西方领导人,骂新任德国总理梅尔茨是 “纳粹”,并警告不要轻举妄动。 从梅德韦杰夫近年来的强硬表态来看,如果他掌权,俄乌冲突或许真会走向一个截然不同的方向。在军事战略上,他可能采取比普京更加激进的姿态。 2025 年 5 月,他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直接威胁称,如果西方继续军援乌克兰,整个乌克兰都可能变成俄军的 “安全区”。若他掌权,很可能扩大军事行动规模,试图完全占领乌克兰东部和南部地区,甚至推动对基辅的再次进攻。这与普京相对谨慎、有所保留的军事策略形成了鲜明对比。 梅德韦杰夫对核武器的提及也远比普京频繁,这或许预示着他掌权后会更大胆地运用核边缘政策。他多次暗示俄罗斯可能使用核武器来保卫 “新领土”。 倘若梅德韦杰夫掌权,他可能会更积极地利用俄罗斯的核威慑,以阻止西方对乌克兰的援助,甚至试图通过制造核危机,迫使乌克兰屈服。 这种高风险策略一旦实施,可能带来灾难性后果,包括与北约的直接对抗,进而引发更广泛的冲突。但从梅德韦杰夫的强硬态度来看,他似乎愿意承担这种风险,以实现其政治和军事目标。 在外交方面,尽管梅德韦杰夫言辞强硬,但他过去与西方的关系或许能为未来外交留下一丝空间。他曾推动与美国关系的改善,并与奥巴马签署核裁军协议。 就在近期,他出人意料地表示 “俄罗斯对欧洲没有任何威胁,并没有想要改变任何边界”,这番言论在国际社会引发轩然大波。这种看似自相矛盾的表态,或许反映了一种实用主义外交思路:一方面通过强硬言论维持国内支持,另一方面为潜在的外交谈判留下余地。 若掌权,梅德韦杰夫可能会在保持强硬立场的同时,寻求与西方进行秘密渠道对话,探索达成某种形式的妥协方案,特别是在战场局势对俄罗斯不利的情况下。 相比之下,普京自 2000 年上台以来,执政风格较为稳健,在俄乌冲突中一直试图通过军事行动与外交谈判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俄罗斯的战略目标。他在面对西方压力时,虽态度坚决,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克制,避免冲突进一步升级为大规模战争。 普京多次呼吁通过谈判解决俄乌冲突,并向泽连斯基喊话,让其来莫斯科谈判,还开出保证安全等条件。然而,由于乌克兰背后有西方势力支持,以及双方在领土、主权等核心问题上的巨大分歧,谈判进展艰难。 如今,俄乌冲突已持续多年,给双方都带来了巨大损失。乌克兰国土大面积受损,经济陷入困境,人民生活苦不堪言;俄罗斯也面临西方制裁压力,在军事、经济等方面承受着不小负担。 如果冲突在普京时代未能结束,一旦梅德韦杰夫接手,以他如今展现出的强硬态度,乌克兰面临的局势恐怕会更加严峻。 无论是军事上可能遭受更猛烈打击,还是在外交谈判中面临更苛刻条件,乌克兰都将处于极为被动的境地。但冲突的走向充满不确定性,国际局势瞬息万变,未来究竟如何发展,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梅德韦杰夫的强硬,现在看起来不是一句空话,而是真要用那堆核武震慑住一切。而乌克兰、欧洲能不能撑到那一步,挺着挺着就投降了,这场局,无非就是一场“谁最后能撵到最后”的游戏。
俄乌冲突的关键在哪?不在俄罗斯或者北约,而在中国,一旦中国开始反俄,加入对俄罗斯
【4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