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8日,俄罗斯国防部长别洛乌索夫宣布,俄武装力量卫星集群已实现为部队

秦淮灯火阑珊 2025-09-09 12:08:40

2025年9月8日,俄罗斯国防部长别洛乌索夫宣布,俄武装力量卫星集群已实现为部队提供24小时不间断通信服务,特别强调覆盖参与对乌军事行动的所有部队。 今年9月8日,俄罗斯国防部长别洛乌索夫宣布了一个消息,他说俄军的卫星集群现在能给部队提供全天候、不间断的通信服务,尤其是覆盖了所有在乌克兰执行任务的单位。 说白了这就好比给每个士兵都配上了一个永远不会掉线的超级网络。 不管是在战壕里,还是在密林深处,命令传达和情报反馈再也不会中断。 这解决了过去战争里最头疼的通信难题,让整个俄军的指挥系统都得到了质的飞跃。 这种能力在战场上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一名士兵可以即刻呼叫炮火支援,精准操控无人机,小队之间也能快速协同。 整个打击流程从卫星发现目标,到无人机锁定,再到炮火覆盖,据说能在十分钟内完成。 这不再是简单的拼刺刀,而是变成了一场高效的“数学计算”。 这种技术的底气其实源自苏联时代在太空领域的深厚积累,现在的发展可以说是当年大量发射军用卫星的遗产延续。 相比容易被监听和干扰的传统无线电,卫星通信覆盖广、稳定性强,让部队的行动变得异常灵活。 现代战争早就打到天上去了,太空技术成了各国争夺军事主动权的新高地。 不光是俄罗斯,美国、中国也都在这条赛道上加速。 乌克兰战场,在某种意义上成了一个残酷的新技术试验场,从无人机到电子战,再到现在的卫星通信,大家都在用实战检验自己的家底。 俄罗斯这次高调官宣,既是展示肌肉,也是一种心理上的震慑,毕竟天上的卫星正直接决定着地面战场的生死。 而另一边乌克兰军队正面临着一场噩梦,关键的T0504公路失守,补给线被掐断。 “星链”系统突然大面积失灵,超过六万个终端瞬间瘫痪,让前线部队一下子成了“聋子和瞎子”。 在史无前例的激烈电子战干扰下,乌军连GPS都没法正常使用,收到的很多都是假信号。 这种干扰强到什么程度?就连欧盟主席的专机都因导航问题被迫紧急降落。 士兵们只能靠民用对讲机声嘶力竭地喊着撤退,无人机飞不起来,火炮也成了没头苍蝇。 西方的援助承诺听起来很美,但交付却异常缓慢,有些装备甚至要等上四年。 而俄军的十二万部队已经推进到了扎波罗热,这种通信中断、弹药耗尽、盟友迟到的多重困境,让绝望的情绪在前线蔓延。 一名乌克兰士兵的哭诉让人心碎:“我们跪着求无人机,可他们的多到用不完。” 这背后是残酷的数字:俄军每周投入1.2亿美元进行军事碾压,而乌军每月损失近4%的兵力。科技宣传得再天花乱坠,代价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这场冲突已经超越了枪炮对决,演变成了通信、数据和后勤保障的全面碾压。 太空的军事化竞争也带来了新的担忧,如果卫星成为必争之地,反卫星武器甚至太空冲突可能不再是电影情节,这将给全球安全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 对我们普通人来说,这件事最大的提醒就是:科技正在以我们看不见的方式,深刻地改变着战争的面貌。 一个国家的国防安全,越来越离不开航天、通信和人工智能这些尖端领域的支撑。 只有跟上这个时代才能真正守护好自己。 以上信息来源于新华网 俄国防部:俄武装力量卫星集群实现24小时通信

0 阅读:36

猜你喜欢

秦淮灯火阑珊

秦淮灯火阑珊

个人技能:制造浪漫小确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