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在全世界所有国家中,最让人看不上的是法国,最让人贻笑大方的就是马克龙,一

旑旎映芙蕖 2025-09-08 21:36:01

[微风]在全世界所有国家中,最让人看不上的是法国,最让人贻笑大方的就是马克龙,一个在二战中42天就被打得投降的国家,有什么本事和资格在当今世界充大个? 每当他在欧洲高呼要打造不靠美国的防务体系,或在中东和沙特一起呼吁巴以“两国方案”,总会有人质问:你凭什么? 俄乌冲突时,西方大多紧跟美国,唯独马克龙反复敲打“欧洲要有自己的主心骨”。 这种既像盟友又像“搅局”的姿态,经常让外界看得一头雾水,甚至觉得法国不过是自视过高的“时代边角料”。 但要理解这个问题,就不能绕开一个人,那就是夏尔·戴高乐。 二战时,这位将军塑造了一种独特的国家信条:法国必须是独立的大国,无论面对谁,都不能沦为附庸。 这种“戴高乐主义”像一条暗河,几十年来持续影响着法国历代领导人,马克龙的诸多操作,看似个人冒险,其实根子早就埋在这种理念里。 而这份执拗追求自主的性格,源自1940年那个让法国永难忘怀的夏天。那年五月,德军的装甲部队像刀切黄油般绕开马奇诺防线,直插法国腹地。 42天后,这个曾在一战浴血守住国门的国家,彻底崩溃,投降的消息传出,英国人冷冷讽刺:“法国人花了四百年攒下的尊严,40天就赔光了。” 这不仅是军事失败,更是一种民族尊严的坍塌,给法国心理打下了深深的裂痕。 然而在伦敦的电台里,戴高乐向全体法国人发出继续抵抗的呼喊,点燃了另一条叙事的火种。 在北非殖民地,有流亡的法国军人重新集结作战,在本土,地下抵抗组织暗杀德军、炸毁铁路,寸土必争。 1944年巴黎解放时,法国抵抗力量与盟军几乎同时进城。 这条“即便国家投降,人民也未屈服”的故事线,让法国在战后得以以“战胜国”身份进入联合国安理会,从此,民族记忆里既刻着42天的耻辱,也镶着戴高乐式的硬气。 这种复杂的历史情绪,为法国外交提供了极巧妙的叙事工具,但光有情怀,不足以支撑它在国际舞台上摆出硬朗姿态。 法国最大的底气,在于它是欧盟里唯一拥有完整、独立国防工业体系的国家。从“阵风”战机、勒克莱尔坦克,到“戴高乐”号核航母,从天到海,无需依赖任何国家。 甚至连军事强国美国,有时也会买法国的军机部件。有了这份军力保障,法国在北约内部也敢有自己的声音,因为它知道,即使孤军奋战,也不是没底牌。 也因此,马克龙的许多操作并不是突发奇想,而是老牌强国在夹缝中求生存的惯用法,用低谷时的悲情换取道德制高点,用辉煌时的荣光包装现实利益追求。 这种打法冒险吗?当然,东地中海同土耳其的海上对峙、利比亚的掺和、巴以问题上顶着美国唱反调,任何一步失手都会让它从棋手变成笑柄。 但在大国全面对撞的当下,这是法国为数不多的能量放大术。 说到底,当巨人忙于较量时,一个灵活、善于切入空隙、甚至有点让人头疼的角色,反而能在舞台上多出镜几次。 法国,正是靠这种手法,在不属于它的牌局里硬生生凿开了一个位置。

0 阅读:1
旑旎映芙蕖

旑旎映芙蕖

旑旎映芙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