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达三(1896—1933)是东北抗日义勇军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原名徐厚智,号达三

史迹奇闻号 2025-09-08 00:51:19

徐达三(1896—1933)是东北抗日义勇军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原名徐厚智,号达三。他出生于吉林临江县(今吉林省白山市临江市)林子头村的一个农民家庭。 早年毕业于桓仁师范,曾任教师、校长 有文化知识,为后来组织抗日活动打下基础。 1927年考入奉天警察训练所,弃文从武。 1930年任临江县公安大队长,掌握了一定的地方武装力量。 1931年 “九一八”事变后,联络大刀会等组织抗日武装,后组成救国军 积极响应抗日救亡。 1932年4月 所部编入辽宁民众自卫军,任第八路军司令,在唐聚五领导下开展有组织的抗日军事斗争。 徐达三烈士的抗日活动主要集中在1932年至1933年间,其中临江保卫战是其军事生涯的重要篇章。 1932年6月,他获悉日军意图攻占临江后,迅速率部赶往布防。在6月7日至15日期间,他指挥部队与日军进行了三次激战: · 首次阻击了日军从江上的偷袭,激战三小时后因日军炮火猛烈转移; · 随后又两次率部反攻临江县城,共毙伤日军一百四十余人,缴获步枪六十支、子弹万余发。 这些战斗虽未能永久收复临江,但给予了日军沉重打击,展现了自卫军英勇抵抗的精神。 1932年11月,辽宁民众自卫军内部出现分化,总司令唐聚五听信谗言,误认为徐达三有通敌行为,将其逮捕。幸得第十九路军司令王凤阁力保,徐达三才得以释放。 此次事件后,自卫军主力多数撤入关内,徐达三却选择留在东北,率领余部转战于抚松、临江交错的错草、黑瞎子沟、里外岔沟等山区,在人困马乏、弹尽粮绝的极端困难条件下继续坚持抗日斗争。 1933年初,因部队损失惨重,补给断绝,徐达三不幸被日军俘虏并软禁。日军可能对其进行了威逼利诱,但他始终坚贞不屈,最终于1933年1月在吉林通化被日军秘密杀害,壮烈殉国,时年37岁。 徐达三的抗日事迹和牺牲精神得到了国家的正式认可。2015年8月,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徐达三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这是对他在抗日战争中所作贡献的永久纪念。 徐达三从一位教书育人的教师、维护地方治安的警察,到在国家民族危亡之际挺身而出,散家纾难,组织武装,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直至献出生命,他的一生是东北无数不甘受奴役、奋起反抗的爱国志士的缩影。他的事迹值得被后人铭记。 #分享城市新鲜事# #不忘先辈致敬先烈#

0 阅读:0
史迹奇闻号

史迹奇闻号

启航出发,探寻历史奇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