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止戈(1902—1933),又名武熹祖,化名胡之康。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著名抗

史迹奇闻号 2025-09-07 11:48:23

武止戈(1902—1933),又名武熹祖,化名胡之康。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著名抗日英烈,为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最终为国捐躯。[祈祷][祈祷][祈祷] 武止戈出生于陕西渭南(今渭南市临渭区)。少年时在西安求学,1920年考入天津南开中学。在校期间,他积极接受新思想、新文化,参与学生爱国运动,并与屈武等人创办了《贡献》月刊,热情宣传社会主义。 1922年中学毕业后,武止戈前往北京求学。在那里,他结识了李大钊、刘天章、魏野畴等陕西旅京学生领袖,并于1923年初经刘天章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夏,他担任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北京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在李大钊的指导下,积极发展团组织,使北京团员人数在半年内由不足百人发展到180多人,成立了20多个支部。 1924年初,党组织派武止戈到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学习。赴苏学习前,他受组织指示回到陕西,协助王尚德创建了渭南赤水青年团支部,并与魏野畴成立了西安地区第一个由团中央直接领导的社会主义青年团支部,对陕西地区党团组织的建立和早期革命运动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924年7月,武止戈赴苏联学习,先后在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山大学、列宁格勒军事政治学院学习。他学习刻苦,成绩优异,俄文尤为出色,被同学们称为“活字典”。期间,他还曾到西伯利亚和黑海地区从事工人运动,并担任中共旅莫(斯科)支部书记。在列宁格勒军事政治学院学习后,他还在苏联红军中实习,这些经历为他日后回国领导军事斗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武止戈毅然请求回国参加抗日斗争。1932年2月,他刚抵达哈尔滨就不幸被捕。在狱中,他受尽严刑拷打和非人折磨,以致身染重病,但始终严守党的机密。后经党组织营救出狱。 1933年,武止戈来到张家口,参加中共张家口特委的领导工作,积极支持和推动爱国将领冯玉祥组建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他曾受冯玉祥委托,前往库伦(今乌兰巴托)代表抗日同盟军与苏联、外蒙和共产国际联络。 1933年5月26日,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正式成立,冯玉祥任总司令,武止戈担任总部高级参谋。不久,他又出任北路军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协助总指挥吉鸿昌率部向日伪军英勇进击。他们连克康保、宝昌、沽源等县,并于7月12日收复重镇多伦,将日本侵略势力暂时驱逐出察哈尔省,极大地鼓舞了全国抗日军民的士气。 然而,由于日军和国民党军的双重围剿,抗日同盟军处境日益艰难。1933年10月13日,在河北省顺义县(今属北京市)许南园村,武止戈在指挥部队转移隐蔽时,遭日军飞机轰炸,不幸壮烈牺牲,年仅31岁。 武止戈烈士以其短暂的31年生命,践行了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他既是具有较高理论水平的马克思主义者,又是富有军事才能的红军指挥员。2015年8月,武止戈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他的英勇事迹和献身精神将继续激励后人。

0 阅读:1
史迹奇闻号

史迹奇闻号

启航出发,探寻历史奇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