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市长蒋万安曾宣称,如果大陆继续在台海进行军机绕台和军演的话,他就要对双城论

小混看社会 2025-09-06 17:52:19

台北市市长蒋万安曾宣称,如果大陆继续在台海进行军机绕台和军演的话,他就要对双城论坛下手,这话放出来时,岛内舆论炸了锅,有人赞他“硬气”,也有人冷笑:“敢说,真敢做吗?”

在政治的牌桌上,有些话似乎是特意说给特定的人听的,台北市长蒋万安曾放出狠话,声称若大陆军机持续绕台,不排除暂停举办“双城论坛”,这番表态发生在2022年选情最胶着的时候,听起来颇有几分骨气。

然而现实的剧本却走向了另一个方向,2023年,当军事演习愈发频繁时,蒋万安却亲自带队飞往上海,不仅参加了论坛,还带回了医疗和交通领域的合作协议,到了2024年,论坛又如期在台北举行。

这种言辞与行动的巨大反差,揭示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秘密:那句强硬的表态,听众或许从来就不是对岸,而是岛内那些担心他立场“软弱”的选民,这更像是一种政治上的自我保护,避免在激烈的攻防中被贴上“亲中”或“卖台”的标签。

身为蒋家后人和国民党人,他必须在一条狭窄的道路上小心翼翼地前行,他的立场时常显得模糊,既要承认“九二共识”的存在,又得反对“一国两制”,试图在夹缝中找到一个安全的平衡点,绿营对此的批评一针见血,直指这是“选举话术”,是“选前承诺响亮,选后行动不一”。

但抛开这些政治算计,双城论坛之所以能从2010年开始,顶着风浪走到今天,靠的不是政治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好处,它就像一艘在波涛汹涌的海峡中航行的小船,虽然不起眼,却从未中断过两岸的民生沟通。

对台北市民来说,论坛带来的改变是具体的,比如公共交通能用手机扫码支付,这项便利的技术就是从上海学来的,垃圾分类、地铁规划、医院挂号这些琐碎但重要的城市治理经验,也都是论坛上的热门话题。

经济上的输血更是直接,曾几何时,大陆游客每年为台北带来数百亿新台币的收入,养活了无数商家,台北的文创产业通过论坛在上海找到了市场,农会代表团也能签下数百万的订单。这些都是普通民众能感受到的温度。

也正因为如此,民意清晰地站在了延续交流的一边,多份民调显示,超过七成的台北市民支持继续办下去,近三分之二的民众甚至认为,关系越是紧张,就越需要沟通。大家真正关心的,是生活能否改善,订单能否到来,日子能否过得更方便。

这就引出了一个更深层的问题:假如真的意气用事,暂停了论坛,谁会是最大的输家?答案恐怕不言而喻,台北的商家会失去客源,农产品会滞销,城市学习先进经验的窗口也会被关上,最终受损的还是市民的福祉。

中断交流对于大陆而言,或许只是少了一个窗口,其军事行动的逻辑并不会被一个市长的言论所左右,反制手段却有很多,但对于台北来说,这不仅意味着经济损失,更会损害其作为开放交流都市的形象和竞争力。

强行中止一个超过七成市民支持的活动,无异于一场政治冒险,既会得罪商界,又会违背主流民意,所以无论台面上的话说得多么漂亮,行动上却始终务实这背后既有政治人物的精明算计,也反映了民生利益在两岸关系中的压舱石作用。

0 阅读:60

猜你喜欢

小混看社会

小混看社会

优质动态每天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