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有人在杨靖宇将军当年牺牲的树林里,发现一棵树上刻着十个字“抗联从此过,子孙不断头!” 发现这行字的时候,当地林业站的老周正带着队员巡山。长白山的春天来得晚,四月里树林里还积着残雪,那棵松树的树干上,十个字刻得不算深,却透着股子硬气,雪水顺着刻痕往下流,像在把这行字慢慢“浸”进土里。 老周当时蹲在树跟前,手摸着那些浅浅的刻痕,指腹蹭到树皮的粗糙感,心里突然就发紧。他小时候听村里老人讲过,当年抗联的人在这山里躲日军,冬天没棉鞋,脚冻得流脓也不敢停,饿了就挖野菜、啃树皮,哪有精力在树上刻字?可这十个字就摆在那儿,笔画里的力气藏都藏不住,不像是随便划的。队员小年轻凑过来问:“周叔,这是谁刻的啊?”老周没吭声,只觉得这字像在跟他说话,说的是当年那些人没说出口的话——就算我们今天走了,这抗日的根也得留住,后人总得接着干。 后来老周特意去县里找了党史专家,才知道这大概率是当年抗联某支小部队路过时刻的。那会儿他们可能刚打完一场硬仗,人累得站都站不稳,却还想着在树上留句话。不是为了出名,是怕后来人忘了,这山里曾经有人为了护着中国的地,拼过命。你想啊,日军当年把长白山搜得跟筛子似的,抗联战士连睡觉都得睁着一只眼,却敢在树干上刻下“子孙不断头”,这得多大的底气?这底气不是来自枪多炮多,是来自心里的念想——咱中国的子孙,绝不会让鬼子占了家园。 现在那棵树还在山里站着,林业局特意围了栅栏,旁边立了块牌子,写着那十个字的来历。有时候会有游客过来,有人只是拍张照就走,老周看见了就忍不住上前说两句,说当年抗联的人怎么在这山里熬,说这字不是普通的刻痕,是给咱后人留的念想。咱现在日子过好了,可不能忘了,这安稳日子是当年那些人用命换来的,他们盼着的“子孙不断头”,不光是血脉,更是这股子不能让人欺负的硬气。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不可思议!为什么杨靖宇的身边那么多叛徒?抗日英雄杨靖宇将军在极端艰苦环境下
【4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