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跟中国握手,印度就对电梯导轨下狠手? 9月4日,印度刚给中国电梯导轨开了一张

古今知夏 2025-09-05 15:40:49

刚跟中国握手,印度就对电梯导轨下狠手? 9月4日,印度刚给中国电梯导轨开了一张大罚单,从8月27日起,所有中国造的T型电梯导轨和配重导轨,只要卖到印度,就要再交24%到52%的保护费,而且一口气收五年。 要知道,这时候距离莫迪从中国参加峰会回国,才刚过一个礼拜。之前中印关系好不容易有点回暖的迹象,双方还聊了不少合作的事儿,结果印度转头就来这么一下,这翻脸速度比翻书还快。 先搞明白,电梯导轨这东西到底多重要。 它不是啥不起眼的小零件,而是电梯的 “腿”—电梯轿厢能沿着固定路线平稳上下,不晃不歪,全靠导轨撑着。而且这东西还特别挑,得用高强度的钢,耐磨还得精准,差一毫米都不行,毕竟关系到电梯安全。 现在印度正疯狂搞基建,对这东西的需求简直要爆了。 你想,印度在推 “智慧城市”,2024 年一年就有 50 多座城市同时盖高楼集群;地铁也在猛修,现在已经通了 920 公里,规划中的线路加起来超过 2200 公里。 不管是高楼里的电梯,还是地铁站的换乘梯,都得用大量的 T 型导轨和配重导轨。说直白点,没有这东西,印度的基建根本跑不起来,它就是妥妥的 “刚需品”。 而在印度的导轨市场里,中国企业一直占着大头。 过去十年,中国做导轨的产业链特别全 — 从炼钢到加工,再到表面处理,一套流程都能自己搞定,成本和质量都能打。2023 年的时候,中国导轨对印出口就有 3.2 亿美元,差不多占了印度市场的 45%。 印度本土企业也想抢生意,比如塔塔金属、马恒达重工,可实力不允许啊。他们造的导轨,精度和耐用性都比不上中国的 而且产能也不够,只能满足国内 30% 的需求。按说这种情况下,印度该靠进口补缺口才对,可它偏偏对着最大的供应国下狠手收重税,这里面肯定有猫腻。 为啥印度非要这么干?第一个心思,是想逼自己人搞生产。 莫迪政府一直喊着 “印度制造” 的口号,就想靠关税、补贴这些办法,让本土企业替代进口。电梯导轨属于高端装备领域,正好是他们想突破的方向。印度官方说收重税是 “保护本土产业”,可实际情况呢? 本土企业根本接不住这个 “机会”。就说塔塔金属吧,他们规划的导轨生产线,要到 2026 年才能投产,就算开了工,初期产能也只能满足国内 10% 的需求。 这就意味着,未来两年印度的导轨市场肯定会缺东西,而缺东西带来的成本,最后都得算在基建项目上。 比如德里正在修的地铁新线路,原本打算买中国导轨省点钱,现在关税一加上,单条线路的采购成本就得涨 18%,工期还得拖 3 到 6 个月。这哪是保护产业,明明是给自家基建添堵。 第二个心思,是想在中印经贸里耍手段。 这不是印度第一次对中国产品下手了。过去三年,光伏组件、电子显示屏、化工原料,只要是中国有优势、印度又需要的产品,印度都敢加税或者查反倾销。 他们的算盘打得精:一边靠中国的供应链搞建设,一边用关税施压,想让中国在市场准入、技术转让上让步。可这种办法根本不管用。 就说 2023 年,印度对中国光伏组件加税,结果本土光伏项目成本涨了 25%,好多项目直接停了工,最后没办法,只能临时放宽进口限制。现在在导轨上又来这一套,大概率还是要栽跟头。 第三个心思,全是政治算计。 2024 年印度刚选完,莫迪政府得稳住国内产业界的支持。对中国产品加税,就是想给本土企业递信号:“政府在帮你们”,好拿点选票。尤其是印度北部工业带,跟导轨相关的小企业特别多,分布又广,都是地方选举的关键票仓。 说白了,这波关税就是场 “政治秀”,可秀的代价,得让印度的基建行业和老百姓扛。地铁工期拖、高楼盖得慢,最后影响的还是普通人的生活。 可印度想找替代供应商,难了。欧洲的导轨比中国贵 40% 以上,日本的货要等 6 个月才能到,根本满足不了印度基建 “又便宜又快” 的需求。 最后印度很可能陷入两难:想保护本土产业,结果拖了基建的后腿;想降成本,又找不到能替代中国的供应商。 现在全球都在拼基建速度,时间和效率才是最值钱的。印度要是一直这么折腾,错过的可不止是中国的导轨,还有更多发展的机会。这么看来,印度这波操作,到底是聪明还是糊涂? 答案其实已经很明显了。 信息来源: 印度对华升降机导轨作出反倾销仲裁.--2025-09-04 11:26·界面快讯

0 阅读:62

评论列表

天意人生

天意人生

1
2025-09-05 16:36

全世界最令人作呕的食指在印度。

猜你喜欢

古今知夏

古今知夏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