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开始瞎编订单数# 已经算不清是第几次出来吐槽车企的逆天营销了。在风阻系数、碰撞测试、续航能耗、智驾能力都被玩坏了以后,原本应该最能客观反映一台车的市场表现、表示人们对一台新车喜好程度的订单量,现在也彻底变成车企们营销play的一环,失去本应具备的参考价值了。
事情的导火索,是前几天资深汽车媒体人吴佩表示,某家新车“小订破万”的成绩其实早在发布前的几个月就内定了,上市以后发出来就是为了哄领导开心。微博一发,随即引发了各种讨论。作为一个无法证伪的数据,车企们的大定和小订数量完完全全就是一个黑盒。数据真不真,全看车企的良心。
差评君认识的一位资深公关从业者就表示,他在帮车企做项目的时候,如果遇上发布会项目,就一定需要在发布会后下够一定数量的订单,否则就不能拿到全部的项目款项。一位供应商负责人也表示,自家的企业也被主机厂绑定了所谓意向金的指标(本质上就是小订)。在新车官宣之后,光他一个人就下了23个意向金订单。甚至于很多品牌的内部员工,都被要求在新车发布的时候用自己的钱 “自愿支持” 一个订单。
这种风气久而久之必定会造成订单数量的通货膨胀。其实所有的营销方式,本质上都只是产品里的点缀。没有它们,人们也不会失去对一台车价值的判断。毕竟一个连订单数量都不敢自信公布的产品,又有可能好到哪里去呢?
#好奇心观察局# #差评说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