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人民日报了!”湖北,高一新生参加军训,男生先天残疾,本可以不用参加,可他依然坚持依靠拐杖行走,依然坚持完成了军训,他坦言:“我是班级的一员,我没掉队!”网友:虽然身体比普通人有残缺,但是精神却更强大! 据人民日报8月30日报道,一声清脆的金属敲击声,在整齐划一的操场脚步声中,显得有些突兀,却又异常坚定。 湖北一名高一男生,拄着一根金属拐杖,和同学们一起站在了军训的队伍里,汗水顺着他年轻的脸颊往下淌,浸湿了衣领,但他却把腰背挺得笔直,眼神里透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 这一幕,让无数网友瞬间破防,有人说:“看着他,我一个大男人眼眶都红了,这才是青春该有的样子!” 这名男生叫章志霖,因为先天原因,他的右腿行动不便,那根金属拐杖是他从小到大的“老伙计”,高一新生开学,学校考虑他的身体状况,早就提前通知他,可以不用参加辛苦的军训。 这对于任何一个学生来说,似乎都是一个合情合理的“特权”,然而,章志霖却拿着拐杖,自己找到了老师,语气坚定地说:“老师,大家都参加,我不参加像什么样子?我也是班里的一份子,我不能掉队。” 简单的一句话,没有豪言壮语,却掷地有声,他拒绝了这份“特殊照顾”,选择用和大家一样的方式,来开启自己的高中生活。 就这样,在八月底炙热的阳光下,章志霖站进了军训的队伍,军训第一天,他还有些紧张,站定后会下意识地悄悄挺直腰板,似乎想用这种方式告诉自己,也告诉别人,他能行。 对于普通学生来说,军训最累的莫过于站军姿和踢正步,而对于章志霖,每一个动作都意味着加倍的挑战。 站军姿时,别的同学双脚稳稳站立,他却需要用拐杖和左腿共同分担全身的重量,太阳火辣辣地烤着大地,水泥地都有些烫脚,很多同学站久了都会忍不住偷偷换换脚,但他却像一棵扎了根的小松树,拄着拐杖一动不动,一站就是半个多小时。 汗水迷了眼睛,他也只是用力眨眨眼,从不喊一声累,齐步走的训练更是考验人,当队伍“唰唰”地整齐前进时,他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跟上。 只见他右手紧紧攥着拐杖,先用力向前探出,支撑住身体的大半个重心,然后左腿迈出一步,接着再用尽力气,慢慢地把右腿也带过来。 拐杖在地面上敲出“笃、笃、笃”的声音,成了他独特的节拍,有一次,因为地面不平,拐杖滑了一下,他整个身体猛地一晃,差点摔倒。 周围的同学都吓了一跳,可他只是迅速稳住身形,额头上冒出一层细汗,却连眉头都没皱一下,低着头继续跟着前面同学的节奏,嘴里小声地数着“一、二、一”。 教官注意到了这个特别的学员,但他没有过来嘘寒问暖,更没有让他出列休息,和对待其他同学一样,教官走上前,严肃地帮他纠正动作:“抬头,挺胸,肩膀放平!”看到他的拐杖没放稳,教官伸出手,不是去扶他的人,而是轻轻地扶了一下他的拐杖,掌心贴着冰凉的金属杆,沉声说了一句:“注意重心,别慌。” 就是这样一个不经意的动作,让章志霖心里瞬间涌起一股暖流,他明白,在教官眼里,他不是一个需要怜悯的残疾人,而是一个堂堂正正的兵。 这种平等地对待,比任何安慰的话语都更有力量,这才是真正的尊重,不是把他排除在外,而是接纳他,并用同样的要求来帮助他融入这个集体,这段军训的视频被传到网上后,迅速引起了巨大的反响,甚至登上了人民日报。 网友们的评论区里,充满了感动和敬佩,一位网友留言说:“看到教官扶的是拐杖而不是人,瞬间泪目了,在教官心里,那根拐杖就是他的腿,他把他当成一个正常的孩子,这才是对他最大的尊重。” 还有网友感慨道:“现在很多孩子在蜜罐里长大,军训晒黑了就哭,跑两步就喊累,看看这个少年,真的应该感到脸红,他身体不便,精神却比谁都强大。” 确实,章志霖的坚持,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当下许多人缺失的一种精神,他的行动告诉我们,真正的强大,从来不是身体上的完美无缺,而是内心深处那股不向困难低头的顽强意志。 他不认为自己是弱者,也就不需要别人的同情,他只想做一个普通的学生,于是就用加倍的汗水去完成每一个普通的任务。 这种“不搞特殊化”的骨气,和“不愿掉队”的集体荣誉感,在一个高一新生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怎能不让人动容? 军训总会结束,但章志霖留下的这股精神力量,却会一直激励着他自己和身边的每一个人,那些在操场上流下的汗水,不会白流,它们将汇聚成力量的源泉,化作他未来人生道路上最坚实的铠甲,帮助他更勇敢地去面对所有的风雨和挑战。 就像他自己说的,只要不把自己当成“掉队的人”,就永远不会真的掉队,人生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起跑时的姿态并不能决定最终的成败,真正重要的是那颗永不言弃、坚持到底的心。 少年,加油!你用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少年强则国强”,你挺拔的身影,是这个秋天最美的风景。 信源:人民日报2025年8月30日
震惊!军训领导讲话45分钟致3名学生晕倒,高一新生冲上台扇耳光!网友吵翻8月2
【554评论】【10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