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为什么喜欢陈诚?看看胡琏记载的一个故事就知道了。 胡琏在回忆录中记载了这样

史谈新语 2025-09-01 13:53:09

蒋介石为什么喜欢陈诚?看看胡琏记载的一个故事就知道了。 胡琏在回忆录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国到底要不要跟日本全面开战,蒋介石心里一直很纠结,就派陈诚和熊式辉去京沪杭沿线考察一下,看看那里的国防工事准备好了没有,如果与日本开战,能不能抵抗得了日军的进攻。 陈诚和熊式辉考察结束后,回来向蒋介石汇报,两人说的话很有意思。 熊式辉说完考察情况后,对蒋介石说:“我们准备的程度不够,现在还不能打。” 陈诚说:“打不打是上面的决策问题,我不敢妄参末议。如果决策非打不可,我们便只有执行命令,奋力去打,在艰苦拼斗中求取胜利和生存。” 您觉得,两人谁说的话更高明呢? 当然是陈诚。 熊式辉的话看起来更有决断,但是,你怎么能替领导做决定呢?尤其是对蒋介石这样的领导来说,熊式辉的回答很明显是越界了。 而陈诚的话,就是一个下属“完美”的回答——我只负责提供材料,如何决策是领导的事,只要领导决定了要打,我就坚决执行命令,用最大的努力去求取胜利! 对蒋介石来说,这样的回答实在是说到了他的心坎里,他怎么能不喜欢陈诚呢? 胡琏在回忆录中写道:“陈诚的这种精神、见解和做法,便是他始终蒙受蒋介石知遇倚重的主要原因。” 不过,这只是对蒋介石而言,如果是毛主席就不一样了。 当年,毛主席命令粟裕率领一支部队渡江南下,粟裕却没有执行命令,数次抗命,说留在江北打仗更有利。如果是换成蒋介石,早就把粟裕撤职了,他肯定不会容忍这样的部下,但是,毛主席却没有这么做,而是把粟裕请去中央驻地,让他当面详细说说自己的想法。 最后,毛主席同意了粟裕的意见,这才有了后来波澜壮阔的淮海战役。 这就是毛主席和蒋介石对待部下的态度,一个让部下畅所欲言,海纳百川,另一个却大搞一言堂,不允许部下顶撞自己,谁胜谁败,就不需要多说了。 (参考资料:《蒋介石在淞沪战场》)#抗日战争#

0 阅读:3

猜你喜欢

史谈新语

史谈新语

用新视角讲述老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