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好莱坞电影中,很少会把中国当做反派?答案很简单,你因为他不想吗,他是试过了,才发现只要是把中国当最终大Boss,反而更加会衬托出他们的资本体制的无能,中国体制的优越。 其实好莱坞曾经不止一次尝试着用中国做反派,大多数都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比如,一九九五年那部关于核弹的纪录片《尘封核爆》,导演本来是想通过冷色调、紧张的配乐和震撼的镜头制造出中国很危险、不受控的气氛,各类镜头不断切换,仿佛在提醒观众世界要被中国推向核爆边缘。 但最终展现在屏幕上的,却是中国工整有序的团队、士兵的规范动作,还有面对困难镇静自如的样子,画面本意是渲染混乱和紧张,与实际的中国准备充分、条理清晰的反应恰好相反,结果没有制造恐慌,反而让人觉得中国很有底气。 中国观众看完反倒认为,这些镜头体现了中国人面对极端挑战时始终冷静、敢于承担的精神。 士兵按流程戴上防护装备,骑兵在大草原戴着面具顶风前进,这些本被设计成“野蛮”象征的镜头,实际上凸显了中国军队对极端环境的适应和组织能力。 导演想把这种画面剪成对中国的负面评价,结果却成了中国团队高度配合的展示,不管是核试验现场的紧急调度,还是广场上人群井然有序的画面,观众都能察觉到一种来自中国深层次的信心和稳定。 同样的故事还发生在其他好莱坞电影里,比如《2012》全球灾难线索中,正是中国的方舟成了解决人类危机的关键环节,表现出了中国制造业和工程能力。《火星救援》里美国宇航员遇到难题,最后能脱离险境,还是因为中国科研团队出手相助。 包括一些科幻剧集,比如《高堡奇人》,都是在危机关头,让中国站出来作为唯一的反抗者,推动剧情的大转折,不管怎样设计,好莱坞发现越是把中国描绘成不可忽视的“对手”,越容易衬托出中国的实力,让美国观众感受到一种别样的压力。 后来,好莱坞明白了,这种企图黑中国的尝试容易弄巧成拙,一旦把中国推到反派的位置,很容易反弹出中国的组织能力和意志力,让观众反而认可中国的形象。 从九十年代的纪录电影到近年商业大片,好莱坞对待中国话题变得格外小心,甚至转而用中国做推动全球背景的“万能合作伙伴”,他们知道,强行“抹黑”中国不仅很容易失败,还有可能直接把自己的短板暴露给全世界。 事实证明,只要对故事讲究基本逻辑和现实基础,那好莱坞电影就很难抹得掉中国形象,中国的底气和实力,最后还是通过镜头传递出来。
.为什么好莱坞电影中,很少会把中国当做反派?答案很简单,你因为他不想吗,他是试过
芸霄记史
2025-08-31 12:25:48
0
阅读: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