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总理默茨今天发文说:“我们希望欧洲再次具有竞争力。我们希望拥有强劲的企业和有吸引力的就业岗位。通过法德两国经济议程,我们正在为技术开放、跨境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和加速规划制定方向。” 就在默茨发文前48小时,法国总统马克龙刚在巴黎紧急召见了德国经济部长,讨论的不是“竞争力”,而是如何防止德企大规模外迁。 毕竟,当德国工业电价是中国的2倍、官僚审批流程长达18个月、而美国又对“德国制造”加征关税时,默茨的豪言壮语听起来更像是对着漏水的船舱喊“全速前进”。 那么问题来了:一个经济萎缩、能源短缺、工业外流的欧洲,拿什么去兑现默茨口中的“竞争力”,法德这对“病友”,真能互相搀扶着跑赢全球赛道吗? 默茨的宣言里藏着三个关键词,技术开放、能源基建、加速规划,但剥开包装,每一条都写满了欧洲的困境。 当默茨高喊“技术开放”时,欧洲的科技巨头们正在用脚投票,德国工业4.0的代表企业西门子,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同比减少12%,却把AI实验室搬到了深圳;法国阿尔斯通更狠,直接与宁德时代合资在匈牙利建电池工厂,用中国技术生产“欧洲货”。 这背后的逻辑很简单:欧洲的“开放”早被自己捆住了手脚,GDPR数据条例让AI训练寸步难行,碳边境税吓跑了供应链,而美国《芯片法案》更掐死了高端技术合作,默茨想靠法德“制定方向”,恐怕连自家企业都带不动。 默茨提到的“跨境能源基础设施”,倒是真有进展,欧盟刚给波罗的海氢能走廊项目批了680万欧元研究经费,但这点钱只够画图纸。 而现实是:法国56座核反应堆中23座因管道腐蚀停运,德国被迫重启褐煤发电,北欧风电场的并网速度比乌龟还慢。 更荒诞的是,欧盟一边喊着要建泛欧电网,一边连波兰的煤电淘汰日程都谈不拢,这种分裂,让默茨的“基建雄心”活像在破败的罗马大道上规划高铁。 最黑色幽默的是“加速规划”四个字,就在上周,德国大众集团等了4年才拿到在沃尔夫斯堡扩建电池工厂的许可,而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从签约到投产只用了10个月。 默茨自己都承认:“德国的审批程序是经济自杀,”可当法国提议统一欧盟建筑标准时,德国又第一个跳出来反对,生怕丢了本国建材商的饭碗,这种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的拧巴,正是欧洲竞争力的死穴。 所以默茨的宣言,本质上是一份“病危通知书”,欧洲的竞争力不在实验室里,不在蓝图中,而在能否先治好“德国病”,能源依赖、官僚癌、以及法德互相扯后腿的传统艺能。 默茨的豪言背后,藏着一个更残酷的现实:欧洲复苏的药方,可能正握在中国手里,当欧盟争论氢能管道该用钢管还是复合材料时,中国已建成全球80%的绿氢产能; 当德国为美国液化天然气价格骂街时,中俄“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正以折扣价供气,更微妙的是,欧洲企业正在用人民币结算规避美国制裁。 比亚迪在匈牙利建厂、宁德时代在德国投产、中核集团参与法国ITER项目,这些不是慈善,而是精准的“技术换市场”。 欧洲得到了就业岗位和产业升级,中国拿到了标准制定权和欧元资产,这种共生关系,让默茨的“技术自主”像极了拒绝输血却想跑马拉松的病人。 最讽刺的是,当默茨和马克龙在巴黎商讨“竞争力”时,两人身后的幕僚团正悄悄研究中国“十四五”规划,从产业集群到数字基建,从绿色转型到审批改革,中国模式中至少有三分之一能治欧洲的病,但政治正确这根绞索,让欧洲连抄作业都要先涂改答案。 这不是说中国要“拯救”欧洲,而是全球化早已把双方血管连在了一起,默茨可以继续表演“欧洲复兴”的政治秀,但企业的生产线、工人的工资单、家庭的电费账单,永远比口号更诚实。 默茨的声明像一剂安慰针,暂时止住了欧洲的焦虑疼痛,但病灶仍在扩散,真正的危机不在于德国GDP跌了0.3%,而在于当中国用产业政策精准扶持关键技术、美国用关税和补贴强推制造业回流时,欧洲却还在为“自由市场”的教条吵架。 法德所谓“经济议程”,至今连统一企业税率的勇气都没有,更别说组建欧洲版的“国资委”或“发改委”了。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宣言治国”正在形成恶性循环:政客们用宏大目标转移视线,企业们用外迁行动投票,民众们用抗议表达不满。 而夹在中间的默茨,既不敢动能源巨头的奶酪,又无力改革官僚体系,最后只能把“竞争力”包装成童话故事。 或许有一天,欧洲人会想起中国改革初期的那句名言,“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但在那之前,默茨们还得继续在“政治正确”的玻璃房里,戴着镣铐跳复兴之舞。
德国总理默茨今天发文说:“我们希望欧洲再次具有竞争力。我们希望拥有强劲的企业和有
灵鹿踏花寻梦来
2025-08-30 13:16:30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