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亿元采购手环学生免费使用1.4亿买手环?教育经费不该这么花!
上海多区教育局近日宣布,将投入约1.4亿元为三、六、七、十年级学生统一采购运动手环。消息一出,争议炸锅。很多人直言:这不是“智慧体育”,是“浪费教育”——有这些钱,为什么不做点真正对学生有用的事?
首先,价格就让人看不懂。市面上一百多块就能买到品牌运动手环,政府集中采购反而要229元一套?量大不但没价优,反而更贵了。招标不公开参数、不说明成本,难免让人怀疑:这背后有没有猫腻?是不是又有人把教育经费当成了“肥肉”?
更可怕的是隐私风险。手环随时收集学生的心率、位置等敏感数据,但谁来保护?怎么存储?会不会被泄露甚至商用?一句“默认同意”就要家长交出孩子的生物信息,这哪里是智慧,分明是粗暴!
而蕞让人恼火的是:我们真的需要靠手环来体育教学吗?有学校已经搞出“心率不达标就补跑”的荒唐规定,逼得孩子跑步跑到吐。体育的本质是快乐和健康,不是冷冰冰的数字考核。更何况,很多偏远学校连个像样的操场都没有,篮球架是锈的、跑道是破的——1.4亿,能修多少场地?买多少器材?培训多少体育老师?
一句“预防运动风险”听起来很美,但真要防风险,是不是更该投入在急救培训、校医配置、体质筛查上?而不是一味依赖设备、迷信数据。技术应该服务教育,而不是绑架教育。
我们不禁要问:教育经费每一分都来之不易,为什么非要花在价格虚高、隐私存疑、实效不明的项目上?如果真想搞体育建设,请先把钱用在刀刃上——修场地、增设备、强师资,哪一个不比人手一个手环更实在?
说到底,教育不是生意,孩子不是数据。拒绝形式主义,回归真实需求,才是对下一代真正的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