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鼎立之势确立之后,蜀汉本来面临着大好局势,荆州、益州、汉中都被收入囊中。如果关羽没有大意失荆州,刘备夷陵之战惨败,恐怕曹丕和孙权睡觉都睡不安稳。
随着夷陵之战惨败,蜀汉元气大伤,危在旦夕。关键时刻,诸葛亮力挽狂澜,迅速调整战略与东吴修复关系,同时平定南中,发展经济,整军备战,统一思想,挥师北伐。如果换一个人,别说五次北伐了,蜀汉政权不被颠覆就谢天谢地了。诸葛亮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让后人敬佩之余,不禁扼腕叹息。
诸葛亮北伐为什么失败?小说里是因为碰上了伯仲之间的司马懿,实际上郭淮、张郃、曹真也起了重要作用。尤其是郭淮,他是为数不多的参与了全部五次对蜀反击战的魏国将领,而且他对于诸葛亮的了解可谓神准,算无遗策,与诸葛亮棋逢敌手。
另外一方面出在盟友东吴这边。诸葛亮多次联系东吴一同攻魏,可以“孙十万”一辈子都没跨过合肥这道关,除了大战逍遥津的张辽之外,守将满宠功不可没,在他的主张下修建了合肥新城,成为孙权一辈子的梦魇。
得人才者得天下,当时,天下的英才一大半汇聚在曹魏这边,所以诸葛亮一人实力再强,也难以弥补整体实力的差距。
如果不是曹丕、曹叡寿命不长,给司马懿留下了可乘之机,应该在曹魏时就能实现统一天下的。
崆峒山人
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