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塞武装的崛起,估计让伊朗很委屈,因为胡塞武装的先进武器,看起来不像伊朗能提供的,胡塞在也门打得风生水起,对上沙特不落下风,远到以色列也敢炸,甚至连美国在红海的船都敢动。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胡塞武装这几年算是把全世界都吓了一跳,原本大家觉得,他们不过是也门内战里的一支地方武装,靠着山里人的韧劲和一些外援支撑生存。 但没想到,现在胡塞居然能跟美国航母叫板,能打到以色列的机场,还能让沙特花大价钱买的防空系统频频失灵。这事儿放在十年前,几乎没人敢想。 更有意思的是,大家都喜欢把这一切归结为“伊朗支持”,可如果真仔细去看,会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 先说胡塞的“战绩”,2025年3月,他们对着美国“哈里·杜鲁门”号航母一口气发射了18枚导弹和无人机。美国当然说没打中,但紧急调动F-16和F-18去拦截的动作,已经说明他们心里没底。 再看以色列,胡塞打的不是边边角角的小目标,而是直奔本-古里安国际机场,让航班一度停飞。 要知道,这个地方是以色列最重要的对外窗口之一,能打到这里,说明胡塞手里武器射程和精准度已经达到一个新高度。 沙特就更不用说了,这些年胡塞不断用“祖法尔”系列导弹袭击利雅得。沙特花了上百亿美元买的美制防空系统,总是拦不住。对沙特普通人来说,花了钱没买来安全感,反而越来越觉得这笔账不值。 更别提红海那片水域,本来是全球航运要道,胡塞频频袭击美国、英国支持的船只,搞得国际贸易都紧张起来。很多船运公司不得不绕远路走非洲南端,增加了运输时间和成本。 说到底,胡塞能有这些成绩,靠的不是他们突然变成了工业大国,而是“穷鬼战术”加“魔改本事”。他们手里最早的装备其实都是一些老掉牙的苏联货,比如“飞毛腿”导弹。 一般人觉得这玩意早就该进博物馆了,可胡塞硬是给改造成射程超过1000公里的“祖法尔”。还有S-75防空导弹,本来是打飞机的,他们愣是改成了打地面目标的“Qaher”系列,虽然外表看上去还是老样子,但用途完全不一样。 无人机更是他们的拿手好戏,“萨马德-3”就是典型案例:用航模发动机,加点二手GPS,再装上化肥炸弹,就成了一架能飞上千公里的自杀式无人机。 造价可能还没一辆高档汽车贵,但效果让沙特和以色列头疼。贵的防空导弹动不动就上百万美元一枚,拦截一架几千美元的无人机,怎么算都不划算。 更神奇的是,他们的很多导弹性能还真超过了伊朗的原版。比如“Asef”反舰导弹,射程能达到450公里,比伊朗的“法塔赫-313”更远。 再比如“Tankil”导弹,号称能打航母,是在伊朗“雷电-500”的基础上魔改出来的。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的报告还指出,胡塞现在超过六成的武器是自己本地研发生产的。 这么一来,他们已经不是单纯依赖进口的武装,而是逐渐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武器制造能力。 问题来了,这些武器到底从哪儿来的?美国和西方当然习惯把账算到伊朗头上。说到底,伊朗跟胡塞关系密切,支持也不是什么秘密。但真要说全靠伊朗供给,可能性并不大。 伊朗自己也被制裁几十年,经济状况捉襟见肘,工业体系不算强大,要维持胡塞这么庞大的导弹和无人机消耗,单靠伊朗几乎不可能。 更有意思的是,伊朗高层经常出来否认,说这些都是胡塞自己造的。但胡塞自己反而喜欢说“我们用的是伊朗技术”,等于主动把锅甩给伊朗。 为什么?很简单,因为这样能增加他们在伊斯兰世界的声望,显得他们站在“抗美抗以”的统一战线上。 除了伊朗,背后可能还有别的玩家。 比如俄罗斯,俄罗斯本身就有成熟的导弹和无人机技术,而且跟美国在全球博弈,需要找机会牵制对手。把一些技术或者零件通过灰色渠道送到胡塞手里,对俄罗斯来说风险低、收益大。 再比如朝鲜,这个国家早就有在中东兜售导弹的传统。对他们来说,卖武器能赚外汇,还能恶心美国,何乐而不为?尤其是2024年以后,俄罗斯和朝鲜走得更近,有合作搞研发的可能,那么通过某些渠道把成果间接流向胡塞,也不是没有道理。 红海走私网络本身就很复杂,走私武器的路线盘根错节,根本查不清。胡塞这几年能发射上千枚导弹和无人机,不可能只是靠少量偷运进来的东西支撑。 更合理的解释是:他们确实有一定的本地生产能力,同时背后还有一个国际化的军火网络在暗中支撑。 胡塞的崛起,对整个中东格局产生了不小的冲击。沙特陷入消耗战,民众对防空系统失效越来越失望。以色列发现,自己本土安全不再稳固,即便拥有强大的防御体系,仍然会被远程袭击打乱节奏。 胡塞的成功不只是靠别人送的武器,而是多方面因素叠加:他们有在战火中被逼出来的创新能力,有可能存在的外部暗中支持,还有舆论场上刻意塑造的“伊朗背锅”效果。这些因素加在一起,让他们从一支小武装成长为能撼动地区格局的力量。
胡塞武装的崛起,估计让伊朗很委屈,因为胡塞武装的先进武器,看起来不像伊朗能提供的
爱心扯体育
2025-08-29 05:03:32
0
阅读: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