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甘肃一位老人在修缮祖屋时意外掘出一箱白银元宝,经专家鉴定后竟被勒令上

自由的吹海风 2025-08-28 07:25:43

2018年,甘肃一位老人在修缮祖屋时意外掘出一箱白银元宝,经专家鉴定后竟被勒令上交。老人仅用一句话,便让在场专家集体噤声。 【消息源自:《甘肃老汉翻修祖宅挖出明清银元宝 专家要求上交引争议》2018年9月《每日甘肃》报道;《文物保护法》第五条规定地下出土文物属国家所有;《明清时期甘肃民间窖藏习俗研究》2015年兰州大学出版社】 李集风蹲在自家门槛上抽烟,烟屁股都快烧到手指了也没察觉。八月的太阳毒得很,晒得他后脖颈发烫。儿子小李在院子里来回踱步,帆布鞋底磨得砂石地唰唰响。 "爹,咱别折腾老屋了行不?"小李第无数次停下脚步,"翠萍家要八万八彩礼,咱家存款统共就五万三。"老汉把烟头摁在青石板上碾了碾,抬头时皱纹里夹着汗珠子:"你懂个屁!你太爷爷当年是镖局的,临死前拉着你爷爷的手说'宅基底下有东西'。" 三天后,两个泥瓦匠在正屋地下两米处"咣当"撞上个硬物。铁锹扒拉出来的樟木箱沾着黑泥,铜锁早锈成了疙瘩。半个村的人挤在院墙外,王婶踮着脚喊:"老李头,该不是前清王爷逃难藏的宝贝吧?"木匠老周抡起斧头劈锁时,李集风的手抖得像风里的枯树叶。 箱盖掀开的瞬间,围观的二十多号人齐刷刷"嚯"了一声。七八个银元宝排得整整齐齐,最上头那个刻着"光绪年月 五十两 甘肅官銀"。瓦匠大刘舌头都打结了:"这、这能换县城两套房吧?"李集风抄起个元宝掂了掂,沉甸甸的凉意顺着掌纹往血脉里钻。 消息比野风跑得还快。第二天就来了个戴金链子的男人,自称兰州古玩城的,拍着鼓囊囊的公文包说:"老爷子,按现在银价加古董价,给您凑个整八十万。"李集风还没张嘴,儿子先蹿过来:"卖!今天就卖!" 变故来得比暴雨还急。县文物局的郑专家带着警察上门时,老汉正用草绳捆箱子。戴眼镜的专家蹲下来看了看元宝底部的戳记,站起来掸掸西裤:"李同志,这是国家二级文物,按法律必须上交。"小李当场就炸了:"我们家祖宅挖的,凭啥?"郑专家推推眼镜:"《文物保护法》第五条写得明明白白,地下文物都属于国家。" 那晚李集风蹲在院里抽了半包烟。天亮时他拎着箱子直奔村小学,把元宝哗啦倒在校长办公桌上。秃顶的老校长盯着银锭直揉眼睛:"李大哥,这...这什么意思?""捐给娃娃们盖新教室。"老汉嗓子哑得像砂纸,"但有个条件——得叫'集风楼'。" 三天后县电视台来采访,镜头前郑专家脸涨得像猪肝:"捐赠当然值得提倡...但法律程序..."李集风对着话筒就说了两句话:"银元宝没进我兜里,也没进国库里。娃娃们念书的教室,总不犯法吧?"操场上围观的学生家长突然鼓起掌来,掌声把专家后半句话淹得干干净净。 第二年开春,三层的新教学楼真立起来了。剪彩那天,李集风摸着水泥墙上烫金的"集风楼"三个字,对身边儿子说:"瞅见没?这才叫祖上积德。"小李抱着刚满月的孙子,嘿嘿直乐:"翠萍她爹现在见人就夸,说咱家是厚道人。" 教学楼侧面,县文物局立的文物保护碑悄悄竖在那儿,碑文最后一行小字写着:"捐赠人:李集风"。风吹过操场边的白杨树,叶子哗啦啦响,像是谁在笑。

0 阅读:51
自由的吹海风

自由的吹海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