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安全教育变“签到游戏”:新员工带着空白脑壳上岗,这些血教训还不够? “笔借我用下,签个名就行,内容不用看。”在某机械厂的入职培训室,这句话成了新员工之间的“接头暗号”。本该层层设防的三级安全教育,如今在太多企业里沦为“签到游戏”——厂级培训发张纸,车间级培训划个勾,班组级培训打个卡,新员工揣着没装任何安全知识的“空白脑壳”就上了岗,每一步操作都像在赌命。 某电子厂的“厂级培训”堪称敷衍天花板:HR把新员工拉进群,甩个十年前的安全视频链接,要求“24小时内看完”,至于谁真看了、看懂了,没人管。入职第二天,新员工小周在焊电路板时,没人告诉他焊锡枪温度高达380℃,他随手把枪放在塑料台面上,差点引燃工作台。而车间级培训更离谱,组长拿着手机念了5分钟“注意安全”,连新换的波峰焊设备有漏电风险都没提,小周同事就因没戴绝缘手套,被电得手臂发麻。 班组级培训的“放水”更是触目惊心。按规矩,这级培训得手把手教应急,可某建筑队的做法是:班长在微信群发张灭火器图片,说“长这样,会拔销子就行”。新工人小李在工地动火时,火星引燃了保温棉,他拿着灭火器对着火苗乱喷,却不知道要“对准根部”,眼睁睁看着小火变成大火。某食品厂的新员工更冤,班组培训时没人说过“清洗搅拌罐要先断电挂牌”,他伸手进去掏异物,机器突然启动,手指被绞成骨折。 “代签代学”成了行业潜规则,培训记录成了“造假大赛”。某服装厂为应付检查,让老员工替15名新员工签完所有培训表,甚至连“灭火器使用实操”这栏都填“合格”。结果车间起火时,新员工们对着灭火器一脸懵,有人还把干粉喷到了自己眼睛里。某物流仓库更夸张,新员工入职当天就开叉车,没人教过“转弯要鸣笛”“载重不能超吨”,一名新员工转弯时没减速,撞翻了货架,砸伤了旁边的同事。 三级安全教育本是“分层护命”的设计:厂级要讲透“违章可能坐牢”,车间级要说明“设备哪里会咬人”,班组级要练熟“着火了往哪跑”。可现在,这些环节被压缩成“签到三连”,企业以为省了事儿,实则在埋雷。某玩具厂新员工因不知道注塑机料斗不能用手掏,手指被卷进机器;某化工厂新工人没学过氨气泄漏防护,闻到异味还往前凑,差点中毒……这些事故里,培训记录上的“全勤”和员工的“全盲”形成刺眼对比。 安全培训不是“任务”,是“保命课”。一张签到表签不出安全,一段走过场的视频护不了性命。别等事故发生才追悔,把三级安全教育的每一级都扎扎实实地筑牢,才是对员工、对企业最基本的负责。
魏建军一句“长城的车不敢去”把直播现场直接掀翻。他盯着镜头,嘴角带笑,心里算
【2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