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民选制度,将会把英国坑苦了。现在穆斯林在英国只有6%的人口,大约400万穆斯林,但是穆斯林却异常团结,英国的选举制度下,穆斯林一个又一个地拿下英国的市长和各个阶层,最终搞不好,未来的英国首相也是穆斯林。 英国是“谁得票多,谁赢”的规则,这个规则听起来挺公平,但一旦少数群体特别团结,哪怕人口不多,也能轻易拿下选区,很多穆斯林在大城市里扎堆居住,比如伦敦、伯明翰、曼彻斯特等地。 这就造成了一种情况:虽然他们在全国人口里是少数,但在这些地区,他们就是票仓,只要一到投票,他们能形成稳定支持,保证自己的候选人上台。 最典型的就是伦敦市长萨迪克·汗,他是巴基斯坦裔的穆斯林,从2016年当上市长,到现在已经连任。 他能连任并不是因为全伦敦人都投他,而是因为伦敦的穆斯林社区相对集中,投票意愿又高,他在这些地方几乎是稳赢,等到整体票数一算,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要知道,伦敦是英国的首都,也是全欧洲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市长的位置能影响到警务、住房、交通甚至文化氛围。 伯明翰也是一样的情况,伯明翰是英国第二大城市,穆斯林人口比例很高,市议会里有不少穆斯林背景的议员,他们在推动政策时,就会更多考虑社区的需求。 比如扩建清真寺、在学校食堂增加清真食品、警队里增加穆斯林警官,都是他们积极推动的,对当地的穆斯林群体来说,这是件好事,能让生活更方便、更有归属感。 但对一些原本在那生活的老居民来说,可能就会觉得城市的氛围在慢慢改变。 英国人对政治的热情不算太高,很多人对投票挺冷淡的,常常嫌麻烦就不去,而穆斯林群体投票积极性很强,几乎到了“逢选必投”的程度。 就拿2024年的英国大选来说,一些选区出现了穆斯林候选人,他们能在短时间内动员大量选民站出来投票,这就让他们在某些地方成了决定性的力量。 这种情况导致了一个结果:英国表面上还是大多数人决定的民主制度,但在某些城市和选区里,实际情况变成了少数群体说了算,穆斯林社区内部的凝聚力和高投票率,让他们的声音被放大了。 很多英国媒体和学者都在讨论这个问题,有些人认为这是多元文化的体现,说明英国的政治包容性强,让各个群体都能发声。 但也有人担心,这样下去会让传统的英国社会结构受到冲击,比如有的评论指出,一些政策开始明显倾向于某个群体,而不是照顾全体市民的共同需求。 举个生活里的例子,像伦敦地铁在某些时段会考虑到穆斯林的节日安排,或者学校的课程内容会增加对伊斯兰文化的介绍。 这些变化对少数族裔是好事,但对一些英国本地人来说,会觉得自己熟悉的生活方式在一点点被取代。 这种矛盾最直观的表现就是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社会争论,有人觉得穆斯林群体在英国政治上崛起是顺理成章的,因为他们守规矩、积极参与社会,也有人觉得这会慢慢改变英国的整体方向,让“英国不像英国了”。 问题的关键还是投票制度,英国的“简单多数制”,让团结的少数群体在选举里有更大优势,如果是别的国家,比如用“比例代表制”的方式,可能结果就会完全不一样。 英国的选举规则一直没变,不看人口比例,全靠票数集中,结果就是,哪怕人数不算最多,只要族群能拧成一股绳,就能把关键席位拿到手,穆斯林就是典型例子。 未来会不会因为这个趋势让英国“越来越穆斯林化”?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 有人说穆斯林人口比例还远远不到影响全国的地步,即便在伦敦,他们也只是影响力大,不是绝对掌控,但也有人担心,只要投票率差距一直存在,那这种趋势就会越来越明显。 换句话说,英国的政治格局正在经历一种微妙的变化,一个人口比例不算大的群体,凭借高度团结和积极投票,把自己的声音放大到了远超常规的程度。 这不仅是英国的问题,其实对很多西方国家来说,都是值得关注的现象。
英国民选制度,将会把英国坑苦了。现在穆斯林在英国只有6%的人口,大约400万穆斯
彩云飘悠念君归
2025-08-27 12:55:4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