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甘岭战役中,17岁女兵蒋振娟目睹志愿军被美军炮击的惨状后,心理彻底崩溃,从此

帝王心术 2025-08-27 12:26:15

在上甘岭战役中,17岁女兵蒋振娟目睹志愿军被美军炮击的惨状后,心理彻底崩溃,从此被送进精神病院,再也没出来。 1952年的朝鲜战场,美军对上甘岭阵地实施疯狂轰炸。史料记载,这片不足4平方公里的山头承受了190万发炮弹,平均每平方米落下3.8发炸弹。 刚满17岁的野战医院护士蒋振娟,在这样的人间炼狱里连续工作72小时。她颤抖的双手根本来不及为所有伤员止血,只能眼睁睁看着年轻的生命在炮火中消逝。 战后统计显示,志愿军中出现精神创伤的战士远超想象。蒋振娟被转移到浙江湖州第三人民医院时,那里已经收治了139名出现严重战争应激反应的志愿军官兵。 医院的诊疗记录里写着:她每晚都会突然坐起,大声呼喊着“绷带!快拿绷带来”,白天则机械地重复折叠床单的动作,仿佛还在战地医院工作。 在这些特殊病患中,特等功臣赵桐风的情况令人揪心。这位曾经的单兵作战英雄,战后整天趴在病房地上画各种火炮设计图。 医护人员回忆,只要听到飞机轰鸣声,他就会立即进入战斗状态,朝着窗外声嘶力竭地呼喊作战口令,直到2023年离世前仍保持着这个习惯。 当时国内对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认知几乎为零,医院只能采取隔离静养的传统方式。医护人员不得不制定特殊管理条例,禁止任何突发声响,春节严禁燃放鞭炮,甚至连餐具都换成了不易发出噪音的塑料制品。 蒋振娟在湖州三院度过了整整65个春秋。2017年医护人员整理她的遗物时,发现床头柜里整齐摆放着叠成豆腐块的护士服,还有一沓已经发黄的绷带,这些都是她偷偷珍藏的“战地记忆”。 直到生命最后时刻,她仍然保持着每天清晨五点起床整理床铺的习惯,那是她在上甘岭战役期间养成的生物钟。 这些志愿军老兵的遭遇促使我国在1980年代建立了军人心理干预体系。2012年修订的《军人抚恤优待条例》首次将战时精神损伤纳入保障范围,这些改变正是建立在早期志愿军伤员用生命换来的经验教训之上。 战争从来不只是数字和战略,那些被永远定格在战场上的精神创伤,同样值得被铭记和尊重。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上甘岭大结局# #跨上甘岭# 权威信源:中国军网《解密志愿军战后心理创伤研究》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帝王心术

帝王心术

古代皇帝的权谋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