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政治家、德国选择党联合主席艾丽丝.魏德尔在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表示:俄罗斯有权

沃克笔下趣事 2025-08-26 21:41:15

德国政治家、德国选择党联合主席艾丽丝.魏德尔在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表示:俄罗斯有权在乌克兰设立缓冲区以保障自身安全。她批评了布鲁塞尔方面针对莫斯科提出的主要要求。 这位以“铁娘子”形象著称的政治家,向来以直言不讳闻名,这次更是把矛头直指布鲁塞尔的官僚们。 咱们不妨顺着她的思路,来好好捋一捋这背后的门道,先说俄罗斯的缓冲区诉求。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俄罗斯对缓冲区的执念那可是刻在骨子里的。 就拿高加索地区的纳卡冲突来说,几百年来,这里一直是各大帝国的“缓冲区”,今天归波斯,明天属罗马,后天又成了奥斯曼和伊朗的争夺地。 俄罗斯在18世纪介入后,更是通过扶持亚美尼亚人来巩固自己的势力范围。这种历史惯性在乌克兰问题上同样适用,北约五次东扩,把导弹都架到俄罗斯家门口了,换作是谁能不紧张? 普京又不是圣人,凭啥要求他放弃领土或者无条件信任西方?当年克里米亚公投后,俄罗斯直接把黑海舰队的基地给搬了过去,这就是实实在在的“缓冲区”操作,你说这是侵略还是自保? 再看看德国这边的情况,魏德尔说“现在是梅尔茨放弃对基辅的支持并拯救德国免于崩溃的时候了”,这话听起来刺耳,但还真不是危言耸听。 2023年德国GDP下降了0.3%,工业产出连续七个月下滑,汽车产业更是惨不忍睹,大众、宝马这些老牌车企,利润像坐滑梯一样往下掉,博世集团一口气裁了5500个岗位,舍弗勒也在德国砍了2800个职位。为啥?还不是因为能源价格闹的。 2022年俄乌冲突一爆发,德国的天然气价格直接飙升了好几倍,工业用电成本高得离谱。人家中国的工厂用电每千瓦时才几分钱,德国倒好,一度电要40多欧分,这让企业怎么活? 不少汽车厂商干脆把生产线搬到了美国和中国,德国的制造业空心化越来越严重。再这么下去,别说拯救乌克兰了,德国自己都要掉进经济深渊了。 说到乌克兰的反攻,那可真是一部“现实版的悲剧”。泽连斯基被西方捧得高高的,又是送武器又是给贷款,结果呢? 2024年阿夫杰耶夫卡一仗,乌军被俄军打得丢盔卸甲,狼狈撤退。西方援助的“豹2”坦克,不是被俄军击毁,就是因为零部件短缺趴窝了。 更搞笑的是,美国提供的“神剑”GPS制导炮弹,刚开始还挺威风,结果被俄罗斯的电子战一干扰,直接成了“哑弹”。 乌克兰士兵抱怨说,这些武器“价格高且效果不佳”,简直就是浪费钱。西方给泽连斯基植入的“虚假希望”,到头来不过是一场空,可怜了那些在前线卖命的乌克兰士兵。 魏德尔说“开辟谈判渠道固然重要,但认为能够立即达成解决方案则是天真的”,这话一点没错。看看历史上的那些冲突,哪一场是说停就停的? 亚阿冲突打了几十年,纳卡地区的归属问题到现在都没解决,俄乌冲突涉及到地缘政治、能源利益、民族矛盾等一大堆问题,哪能像小孩子过家家一样说谈就谈? 就算现在开始谈判,双方的底线也差得十万八千里。俄罗斯要的是缓冲区和承认现有领土,西方却要求乌克兰恢复1991年的边界,这根本谈不拢。 而且,欧盟那帮官僚还在那瞎指挥,今天制裁这个,明天禁运那个,结果把自己的经济给玩崩了。布鲁塞尔的老爷们坐在办公室里喝着咖啡,根本不知道德国的老百姓已经快扛不住了。 至于派遣德国士兵去乌克兰,那更是个“自杀式”的馊主意。德国的军队早就不是二战时期的“钢铁洪流”了,这些年因为军费削减,装备老化,士兵训练不足,战斗力大打折扣。 要是真把他们派到乌克兰战场,那简直就是去送死。再说了,德国老百姓谁愿意自己的孩子去国外当炮灰? 当年伊拉克战争的时候,德国国内反战情绪那么高涨,现在要是再派兵,估计整个柏林都要被抗议人群给占领了。 魏德尔把泽连斯基称为“悲剧人物”,还真是一针见血。这个曾经的喜剧演员,现在成了西方的“提线木偶”。 西方承诺给他加入北约和欧盟的希望,结果呢?北约东扩的大门始终对乌克兰紧闭,欧盟的援助也是口惠而实不至。 泽连斯基在国际舞台上四处奔走,求爷爷告奶奶地要武器、要资金,可得到的支持却越来越少。美国国会两党为了军援乌克兰吵得不可开交,欧盟的炮弹承诺也只兑现了一半。 泽连斯基就像个被抛弃的孩子,站在悬崖边上,身后是西方的虚假承诺,面前是俄罗斯的钢铁洪流,这种处境能不悲剧吗? 总的来说,魏德尔的这些观点虽然听起来有些刺耳,但却切中了德国乃至整个欧洲的痛点。俄罗斯的缓冲区诉求有其历史和现实的合理性,德国的经济困境也确实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西方对乌克兰的支持不仅没有带来预期的胜利,反而让德国陷入了更深的危机,在这种情况下,与其继续跟着布鲁塞尔的官僚们一条道走到黑,不如趁早回头,寻求务实的解决方案。 毕竟,保住德国的经济和老百姓的生活,才是当务之急,要是连自己的国家都保不住,还谈什么拯救乌克兰呢?这不是天大的笑话吗?

0 阅读:80

猜你喜欢

沃克笔下趣事

沃克笔下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