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2月,阎锡山等14人,乘坐的飞机,遇寒流无法上升,陈立夫劝阎锡山:“你的十几箱金条,超载了,飞机需减重。”谁知,阎锡山的做法,让陈立夫非常恼火。最终,他只能在不通电的荒郊终老。 阎锡山出生在1883年的山西五台县一个商人家庭,从小接受传统教育,九岁开始系统学习四书五经。家庭经商起伏,父亲钱庄一度亏损,但他坚持求学。1902年考入山西武备学堂,1904年留学日本,进入东京振武学校,后转陆军士官学校,加入同盟会。1911年回国参与辛亥革命,组织太原起义,推翻清廷,任山西都督。此后控制山西38年,兴办铁路和煤矿,巩固势力。在军阀时代,他参与多次联盟,如1917年支持段祺瑞,1920年直奉战争中立。1930年联合冯玉祥、李宗仁反蒋,中原大战失败逃大连,后复出。抗日时期任第二战区司令长官,指挥山西作战。1949年太原失守,他撤到南京、上海、成都,任行政院长。 陈立夫1900年生于浙江吴兴,父亲注重教育。他1923年留学美国匹兹堡大学,获矿冶硕士。1925年回国投国民党,与兄陈果夫建CC系,控制党务情报。1927年后任组织部长、中央调查统计局局长,参与党内整顿。1940年代在国民党高层任职。1949年受蒋介石命监视阎锡山撤台湾。 阎锡山统治山西期间,通过各种手段积累财富,包括控制煤矿和税收。这些资金支持他的军队和地方建设,但也引发民怨。他在山西推行村政制度,表面上改善民生,实际加强控制。抗日战争中,他保存实力,避免与日军正面冲突,转而发展经济。到1949年,太原战役失败时,他已带走大量金条,这些是多年搜集的家底。陈立夫作为CC系核心,擅长情报工作,对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熟悉。蒋介石派他监视阎锡山,显示对后者的不信任。 1949年12月9日,成都凤凰山机场,阎锡山等14人登上DC-3飞机准备飞台湾。飞机起飞后遇寒流,机翼结冰,无法上升,飞行员被迫返航。检查发现货舱几十箱金条导致超重。陈立夫打开箱子确认全是金条后,劝阎锡山减重。阎锡山拒绝扔金条,选择留下几名随从。剩余人登机,这次飞机勉强飞过寒流,到达台北松山机场。阎锡山监督金条卸下。 这个事件暴露阎锡山对财富的执着。他统治山西38年,通过垄断资源积累金条,这些成为他撤退时的负担。陈立夫的恼火源于阎锡山的自私选择,影响了团队安全。蒋介石得知后,对阎锡山失去信任。阎锡山带来的金条原本用于台湾立足,但事与愿违。 阎锡山到台湾后获总统府资政虚职,无实权。金条吸引同僚索要,他们以山西旧事威胁,他被迫分出部分。1950年移居台北郊外菁山,那里偏僻无水电,住木板房名菁山草庐。每日简单饮食,馒头蔬菜为主,偶尔加肉需计算。金条渐少,用于生计和应付访客。他尝试办印刷厂,但失败。 阎锡山晚年沉默,白天写回忆录,晚上听京剧。老部下偶访,聊几句送走。1960年5月心脏病发,23日去世,享年77岁。葬礼简陋,仅几亲信出席。
八路军刚成立时,蒋介石50岁,毛主席当年只有43岁。1937年八路军成立时,
【1评论】【1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