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赞]8月24日,南京,高铁站一位女子穿着吊带裙,不顾形象跪在地上咬掉自己的穿戴甲,周围人正纳闷这是干啥,再一看才明白,她旁边躺着位浑身抽搐、口吐鲜血的男子,这是在跟阎王爷手里抢人! (信源:光明网——扔掉戒指留下儿女,300秒极限救人!) 南京南站的候车大厅永远裹挟着人潮的喧嚣,这天下午,广播里突然响起的紧急呼叫像一把利刃,划破了检票口前的嘈杂 ——“A4 检票口有旅客突发疾病,急需医护人员支援!” 彼时,广东粤北人民医院护士李梦旖正牵着两个孩子的手,她迅速将背包塞进儿子怀里,只来得及留下一句 “等我回来”,身影便朝着 A4 检票口的方向奔去。那声简短的嘱托里,藏着母亲对孩子的牵挂,更藏着一名医护人员刻在骨子里的责任本能。 当她冲到事发地点时,眼前的景象让周围旅客纷纷倒吸凉气:患病旅客蜷缩在地,浑身剧烈抽搐,意识已然模糊。没有丝毫犹豫,李梦旖 “扑通” 一声跪在冰凉的地砖上 —— 那是高铁站里无数人匆匆踏过的地面,此刻却成了她与死神赛跑的 “手术台”。 她低头瞥见自己十个手指上贴着的穿戴甲,指甲边缘泛着细碎的光泽,平日里为装点生活贴上的装饰,此刻却可能在抢救中划伤病人抽搐的皮肤。 没有工具,她俯身用牙咬住穿戴甲边缘,轻轻一扯使指甲与甲片分离,细微声响被周围惊呼与病人喘息掩盖,她眉头未皱,将甲片塞进衣兜,又迅速摘下戒指,因金属饰品按压时可能造成二次伤害,这些职业禁忌已融入她的肌肉记忆。 指尖刚触碰到病人的手腕,李梦旖的眼神便瞬间变得专注。她的手指精准地扣在桡动脉处,秒针在腕表上跳动的声音仿佛被无限放大,每一次脉搏的搏动都牵动着她的神经。 她在心里快速做出判断,同时腾出另一只手,从随身口袋里摸出纸巾,小心翼翼地擦拭病人口腔中的血迹与分泌物 —— 若呕吐物堵塞气道,后果将不堪设想。 她的动作轻柔却利落,指尖划过病人的脸颊时带着医护人员特有的沉稳,仿佛此刻不是在人潮涌动的高铁站,而是在熟悉的病房里。 周围的旅客自发围成一圈,有人举着手机照明,有人轻声安抚家属,而跪在中心的李梦旖,始终保持着前倾的姿势,目光紧锁着病人的瞳孔,每一次抬手、每一次测量,都像在完成一场精密的手术。 时间在生死较量中过得格外快。当病人的手指突然动了一下,喉咙里发出微弱的呻吟时,李梦旖悬着的心终于稍稍放下。她立刻调整姿势,继续监测生命体征,直到病人缓缓睁开眼睛,能够模糊回应问题,她才慢慢起身。 抬手看表时,她才惊觉从跪地抢救到病人恢复意识,不过短短 300 秒 ——5 分钟的时间,却像一场漫长的战斗。来不及接受家属的道谢,她想起还在候车点等待的孩子,也想起即将停止检票的列车,膝盖因长时间跪地而传来酸痛,她却顾不上揉一揉,转身再次冲进人群。 她气喘吁吁跑回原候车口时,距停止检票仅两分钟。儿子举着背包在人群里踮脚张望,见她立刻扑过来。接过背包,李梦旖才觉指尖麻木,咬穿戴甲蹭到牙龈的痛感这时才泛起。但看着儿子安心的眼神,想着成功抢救的旅客,她嘴角不自觉上扬。 李梦旖的 300 秒,无惊天誓言,却有动人职业本能。在“母亲”与“护士”身份间,她毫不犹豫选后者。并非不牵挂孩子、不畏惧风险,而是深知生命宝贵,“救人”是刻在骨子里的反应。 她咬穿戴甲、摘戒指、跪地抢救,展现一名普通护士的不凡。专业不是工作场合的刻意表现,而是紧急时刻的下意识选择;担当不是轰轰烈烈的壮举,而是他人需要时放下个人安危与牵挂、挺身而出的勇气。 在快节奏时代,我们常讨论“职业精神”,却忽略其本真。它藏在李梦旖“等我回来”的嘱托、跪地抢救的身影和 300 秒生死时速中。 她未因非工作时间和身边有孩子而退缩,用行动诠释“白衣天使”是责任与本能。列车载着她和孩子远去,南京南站那场短暂抢救成温暖的光,照亮“坚守”与“善良”的信仰,原来最动人的力量来自平凡人关键时刻的挺身而出。
[中国赞]8月24日,南京,高铁站一位女子穿着吊带裙,不顾形象跪在地上咬掉自己的
韫晓生
2025-08-26 19:24:3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