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的一天,山西运城的一位村民在喝酒后,意外走进了一处阴宅,出来后像是丢了魂魄一样,开始高烧不断,梦呓连连。其原因是什么呢? 马村是个偏僻的小村子,坐落在黄土高原的东南部,村民多以种地为生,日子过得简单而平静。村口有个四平方米的土堆,叫“百墓坡”,据说已有千年历史。老一辈人说,这地方埋着三国时期战死的士兵,阴魂不散,所以不管多大的雪,这土堆上从不会留下一片雪花。村里人敬畏这地方,平时绕着走,连小孩跑去玩都会被大人责骂。年轻人却不信这些,觉得不过是老辈人的迷信,试图用科学解释,比如地热或土壤特殊,可这些说法都站不住脚。百墓坡的秘密,像一块石头压在村里人的心头,谁也不敢轻易去碰。 故事的主角叫李强,三十出头,瘦高个,皮肤晒得黝黑,平时穿件旧布衫,袖口磨得起了毛边。他是村里出了名的闲散人,不爱干农活,喜欢喝点小酒,蹲在村头老槐树下跟人吹牛,聊些发财的梦。他听过百墓坡的传说,心里不信,觉得这土堆下面可能藏着值钱的宝贝,能让他一夜暴富。村里人曾讲过,几十年前有年轻人夜里去土堆挖,挖出根白骨,吓得再不敢靠近。李强却不当回事,觉得那些人胆子小,他自己可不怕。1973年夏天,他喝了点酒,脑子一热,决定去探探这土堆的底。 那天夜里,李强带了把锄头和一盏手电筒,趁着村里人都睡了,悄悄来到百墓坡。他挖了半天,土质硬得像石头,只挖出个浅坑,却意外发现一个巴掌大的陶俑,雕刻精细,像是古代人端着茶杯的模样。这让他更加确信,土堆下肯定有宝藏。他继续挖,终于挖出一条狭窄的通道,钻进去后发现一个巨大的地下大厅,墙上满是精美的砖雕,刻着古代生活的场景。可就在他靠近一道门时,手电光照到一个长发陶俑,双手推门,姿态诡异。李强吓得魂飞魄散,跌跌撞撞逃了出来。 回到家后,李强开始发高烧,嘴里念叨着“推门”“鬼影”,像是丢了魂。村里人听说他夜闯百墓坡,气得不行,觉得他惊扰了先人。村长狠狠骂了他一顿,李强低着头,把挖出的陶俑拿出来给大家看。这陶俑做工精致,村里人看了既惊讶又不安,觉得这地方不像战场,倒像个墓穴。村长把这事上报,消息一路传到山西省政府,考古队很快来了。 考古队由刘永生带队,1973年底到了马村。刘永生是个经验丰富的老专家,戴着厚框眼镜,手里总拿着笔记本。他带队钻进墓穴,看到墙上的砖雕,眼睛都亮了。这些砖雕刻画了古代生活的方方面面:书童低头念书,婢女轻摇扇子,行人来来往往,窗棂上的花纹繁复细腻,栩栩如生。墓穴是个四合院结构,中央有主俑,面容和善,旁边还有夫人和孩童的陶俑,像是幸福的一家人。李强说的“女鬼”,不过是推门姿势的婢女陶俑,在古代墓葬里常见,象征通往另一个世界的门。 考古队花了一个星期,拍了无数照片,记下详细的笔记。刘永生叮嘱村民保护好墓穴,绝不能破坏。四年后,1978年,他带了大队人马回来,挖掘出九座墓穴,命名为马村砖雕墓。通过碳十四鉴定,这墓建于宋金时期,距今约900年。墓里的砖雕展现了当时的生活场景,细节丰富,连人物脸上的皱纹都清晰可见。墓主房间在中央,周围的雕刻让人仿佛回到千年前的市井生活。 村里有个叫段登科的村民,拿来两块古砖,上面刻着《段式铭刻砖》。墓里还有块墓碑,写着《段辑预修墓记》。考古队结合稷山县志,查到墓主叫段先,是宋金时期的小有名气的文人。他发明了一种药膳方子,能延年益寿,靠这个发了家,带着家人来到马村定居。段氏家族在当地富裕了上百年,建了这座墓群来纪念段先。可后来蒙古入侵,段氏家族遭到重创,男丁被杀,家道中落,子孙只能靠种地为生。 李强的高烧几天后退了,他把陶俑交了上去,从此不敢再靠近百墓坡,回去继续种地,过回了平淡的日子。他的这次冒险,虽是莽撞,却意外让这座千年古墓重见天日。2001年,马村砖雕墓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座墓穴对外开放,吸引了无数游客。马村从一个偏僻小村,变成了山西的文化名片。墓里的砖雕还让史学家们重新思考古代生活,戏曲场景的出现,证明中国戏曲艺术比之前想的早了至少两百年。 这墓群的发现,不只是揭开了百墓坡不积雪的秘密,还让人们看到了宋金时期普通人的生活图景。段先的药膳方子,如今已无从考证,但他的墓穴却成了历史的见证。马村的村民们,也因为这个发现,日子渐渐好起来,游客多了,村里盖起了新房,年轻人也不用再外出打工。 李强的故事,就像村里人茶余饭后的谈资,带着点荒诞,又有点传奇。他没找到想找的宝贝,却无意中打开了一扇通往千年前的门。百墓坡的秘密解开了,可那晚他看到的“女鬼”,到底是陶俑的影子,还是他酒后的错觉?这个答案,或许只有他自己知道。
1955年,苏州市园林局为了清理虎丘剑池,把池子里的水全抽干了!不料,就在清理完
【2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