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暑期档已进入最后一周,电影总票房突破110亿大关,比肩去年的116亿票房指日可待。今年暑期档中,国产电影大放异彩,票房排名前十的影片中有七部国产片,其中包括《浪浪山小妖怪》《罗小黑战记2》两部国产动画电影。自2015年被视为“国漫崛起”的代表作《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打破多项纪录后,国产动画电影开启了“全龄化”进阶之路。
国漫接力,点燃高光时刻
曾经,国产动画在电影市场中一直被认为少年儿童专供,比如“熊出没”、“喜羊羊”系列大电影均已推出10余部作品,多年来陪伴无数个家庭度过合家欢的日子,不可或缺但存在感不高。2011年上映的《魁拔之十万火急》被网友视为“国漫希望”,13.4万人在豆瓣打出8.2分的高分,但口碑与票房倒挂,仅收获468万票房;2013年、2014年陆续推出的《魁拔之大战元泱界》《魁拔之战神崛起》两部作品依然没有出圈,仅在特定受众范围内被看好。
直到2015年暑期档《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上映,以破圈之势一举斩获9.54亿票房,打破4项纪录,并将金鸡奖、华表奖等重要奖项收入囊中,开启“国漫崛起”的时代。十年来,格局悄然变化,“哪吒”降世,“姜子牙”开启“封神宇宙”,“白蛇”重塑民间传说,《长安三万里》展开历史画卷……国产动画在题材、叙事、产业联动等方面迈向全新阶段,并逐渐走向电影市场的核心。
2025年,国产动画里程碑“哪吒”第二部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登顶中国影史票房冠军,并在全球范围内刷新动画电影票房纪录,这部探讨家庭、友情、教育与个体命运的动画电影实现全年龄段“破圈”。之后,多部国产动画接力,输出口碑票房双丰收的佳作,在叙事上关注社会议题,迈向“老少通吃”。
今年暑期档上映的《浪浪山小妖怪》票房已超过12.65亿,刷新中国影史二维动画电影票房纪录,并跻身2025年票房榜前四名、中国影史动画电影票房榜前十名。更难得的是,该片豆瓣评分高达8.5分,影片脱胎于动画短片《中国奇谭》之《小妖怪的夏天》,故事以“妖怪职场生存记”为创意核心,用荒诞喜剧讲当代“打工人”心酸与自我觉醒,被誉为一部写给当代成年人的寓言。同时,水墨留白、敦煌壁画配色等中国美学备受好评。8月25日,该片宣布密钥延期,将延长上映至10月1日。
另一部国产二维动画《罗小黑战记2》不仅收获了4.73亿的可观票房,豆瓣评分更是高达8.7分。诞生于2011年的“罗小黑”十多年来积累了不少粉丝,其治愈系手绘画风、又萌又燃的世界观,吸引许多年轻观众从早期的网络动画一路追至大银幕,片中呼吁世界和平的主旨、主角关乎成长与抉择的挑战无不将治愈和史诗写进观众心里。
IP延伸,多面开花
国产动画电影“叫好又叫座”,热度没有止步于大银幕。线下,多个国产动画IP带动了衍生文创、文旅等产业的发展。年初,《哪吒2》爆火后,IP手办盲盒上线8天销售额破千万;文旅市场上,影片诞生地成都,片中方言配音出处天津,拥有哪吒传说的河南西峡县、四川宜宾等地均借势推出多条“哪吒”主题体验线路。其他消费领域,超过20个品牌与“哪吒”联名,覆盖食品饮料、母婴、电子产品、出版等多个品类。
今年夏天,《浪浪山小妖怪》的热映带动了更多线下消费,网络数据平台显示,今年暑期档电影衍生品收入同比增长120%,其中《浪浪山小妖怪》贡献了近30%。截至目前,《浪浪山小妖怪》自研文创品牌共计推出207款衍生品,与30余家品牌达成合作,推出超过400款授权衍生品,除了盲盒手办、毛绒玩具,还设计了刷锅布、工牌卡套等充满生活气息的单品,让观众在日常生活里也能与“小妖怪”相伴。据悉,根据《中国奇谭》进行内容策展、结合中国典籍与中式美学打造的“中国奇谭造梦奇境艺术展”将有望于2026年与观众见面。
暑期档另一热门国产动画电影《罗小黑战记2》在多个城市举办快闪活动,设置周边产品展、游戏互动区等,为观众打造沉浸式的IP体验空间。据介绍,“罗小黑”共设计推出了116款衍生品,覆盖了毛绒、手办、服装饰品等品类,线上线下渠道共售出14万件周边产品,北京朝阳公园旗舰快闪店10日内总体客流量超过15万人。《聊斋:兰若寺》也推出了角色手办、海报等周边产品,受到粉丝的喜爱。
当下,“看完电影买周边”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消费方式,国产动画带来的感动从银幕走进日常生活,成为观众情感延续的载体,继而焕发出鲜活持久的生命力。
记者:李睿校对:高新编辑:李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