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与鲁迅分别15年的闰土病逝,终年57岁。临终前,闰土抱憾道:如果不是

历史梗王 2025-08-24 12:17:42

1934年,与鲁迅分别15年的闰土病逝,终年57岁。临终前,闰土抱憾道:如果不是为了你们五个孩子,我早跟着迅哥儿去北京享福了。没想到20年后,闰土的孙子收到了一份特殊的邀请,这才改变了家族贫苦的命运轨迹。

章闰水,1879年出生于浙江绍兴杜浦村,家里世代种地,日子紧巴。父亲章福庆为了让他好养活,咬牙花钱给他弄了个银项圈,挂在脖子上晃荡,村里人都说这孩子命硬。闰土小时候皮实,成天在海边跑,捡贝壳,拿竹叉赶猹,晒得黝黑,笑起来眼睛亮晶晶。

1892年,他13岁,父亲带他去周家帮工,干活麻利,和比自己小两岁的周树人,也就是后来的鲁迅,混得特别熟。两人凑一块儿,闰土讲海边的事儿,鲁迅听得眼睛放光,恨不得把那些故事全记下来。过完年,闰土得回村里,鲁迅送了他一本《三字经》,他回送一串贝壳风铃,叮当作响。分开后,两人还写过几封信,寄点小玩意儿,可慢慢就断了联系。

闰土回了杜浦村,受了鲁迅影响,想去学堂念书。父亲点头同意,家里虽穷,挤挤也能供他读书。可没多久,章福庆得了重病,家里钱花光了,人也没留住。闰土才十多岁,就得接过锄头,干起农活。他啥活儿都干过,挑土、摇船、种地,肩膀磨得起了老茧,腰也累弯了。抽袋烟的工夫,是他一天里难得的喘气时间。

1919年,鲁迅从日本回来,名气大了,准备卖了绍兴的老宅,搬到北京去。他特意托人找来闰土,想看看这个小时候的伙伴。闰土带着小儿子水生来了,四十出头的人,背已经佝偻,头发夹着白丝,脸上的皱纹深得像刀刻。

两人坐下来聊,鲁迅想让他去北京,帮着谋个活计,可闰土放不下五个孩子,还有病倒的母亲和妻子,只能谢绝。走的时候,鲁迅塞给他一袋银元,闰土推了好几回才收下。

到了1934年,绍兴闹大旱,闰土租的田没收成,地主还催着交租。他背上长了恶疮,没钱看病,拖着拖着就严重了。那年秋天,他躺在家里破旧的土炕上,闭了眼,57岁。

临走前,他喘着气,断断续续说了句,惦记着没跟鲁迅去北京的遗憾。闰土走后,日子更苦,他大儿子章启生没几年也病死了,留下个三岁的儿子章贵。章贵小时候跟着叔叔家,干农活,放牛,做长工,日子过得跟爷爷一个样,起早贪黑,衣服补丁摞补丁。

1953年,绍兴要建鲁迅纪念馆,工作人员四处找跟鲁迅有渊源的人,查到了章贵头上。他那会儿在田里割稻,听说让自己去纪念馆工作,吓得镰刀差点掉地上。他不识字,觉得这事八竿子打不着。可工作人员说,识字的人多,跟鲁迅有这份情谊的少。章贵就这么进了纪念馆,白天干杂活,晚上跑去夜校学认字,拿支笔写得歪歪扭扭。

闲下来,他翻鲁迅的书,《呐喊》《朝花夕拾》,一页页读得仔细,书角都磨毛了。慢慢地,他能给来参观的人讲鲁迅的事儿,讲他爷爷跟鲁迅小时候在海边叉猹,讲那段没来得及继续的交情。听的人多了,章贵讲得也越来越顺。

后来,章贵靠着这份认真,干到了纪念馆副馆长。工资稳了,他带着老婆孩子搬进城里一间小平房,日子总算不像从前那么紧巴了。他闺女学了会计,儿子当了老师,家里终于有了盼头。

1976年,章贵跟鲁迅的儿子周海婴一起去日本,参加鲁迅逝世40周年的活动。俩人在上海和日本待了一个多月,周海婴比他大几岁,处处照顾他。回来后,俩人常写信,周海婴来绍兴,章贵就带着家人一起招待,饭桌上热热闹闹。章贵还写了几十万字的笔记,记下对鲁迅的理解,把爷爷没读成的书、没去成的北京,都一点点补上了。

0 阅读:1008

评论列表

慎独3555

慎独3555

3
2025-08-24 16:18

“迅哥儿”是鲁迅在《故乡》等作品中为叙事统一性创造的文学身份,非其真实童年称谓;闰土原型章运水亦从未有机会“追随鲁迅享福”。小编的作品是纪实还是虚构呢?

西格玛

西格玛

1
2025-08-24 12:55

闰土不是唱歌去了吗?还娶了个芒果台的疯婆子。

猜你喜欢

历史梗王

历史梗王

奏响梦想的奋进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