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瑁,这个被夺走妻子杨玉环的唐玄宗第十八子,于公元775年去世,此时已经是唐代宗李豫的大历十年,李隆基已经死了13年,杨玉环死了19年,就是他的哥哥唐肃宗李亨也死了13年。 公元775年,唐代宗李豫坐在大明宫里批阅奏章,突然笔尖一顿,寿王李瑁去世的消息呈了上来。 这位曾经的皇弟,走得悄无声息,朝廷按例追赠太傅,葬礼却朴素得像个普通官员。 算起来,李瑁的父亲唐玄宗已离世13年,前妻杨玉环香消玉殒19年,连曾软禁玄宗的哥哥唐肃宗李亨也恰好死了13年。 时间抹平了太多恩怨,唯独李瑁的人生,像被历史随手翻过的一页,连折痕都没留下。 李瑁出生时,手里攥着的简直是皇家顶配剧本,母亲武惠妃是唐玄宗的心尖宠,姑姑是叱咤风云的武则天。 可惜武惠妃前几个孩子都夭折了,李瑁刚落地就被送到伯父宁王府,由王妃元氏假装亲妈抚养,连名字都随便叫个“李清”,生怕阎王爷注意到这个孩子。 七岁那年,李瑁终于被接回宫中,改名封王,还捞到个益州大都督的虚职。 母亲武惠妃正得宠,甚至想替他抢太子之位,她设计陷害太子李瑛谋反,结果太子被杀,武惠妃自己却夜夜梦见冤魂索命,硬生生吓死了。 李瑁的靠山轰然倒塌,更讽刺的是,父亲玄宗为填补丧妻之痛,转头盯上了他的王妃杨玉环。 735年,15岁的李瑁娶了16岁的杨玉环,小姑娘臂上戴玉环出生,父母双亡寄人篱下,和自幼离宫的李瑁同病相怜。 婚后五年,两人在寿王府弹琵琶吹玉箫,把日子过成了盛唐版《浮生六记》,李瑁还提拔杨玉环的叔叔,给表弟安排皇室联姻,愣是把寒门杨家捧成了新贵。 好景不长,740年骊山温泉宫一场偶遇,玄宗对出浴的儿媳一见倾心。 高力士奉命到寿王府传话,美其名曰“尽孝”,实则是让儿子把老婆让给老子,李瑁的反应被史书一笔带过。 “奉诏,无违。”五个字背后,藏着皇家父子间最荒诞的潜规则,权力面前,伦理不过是层遮羞布。 安史之乱爆发时,李瑁跟着玄宗逃往四川,行至马嵬坡,士兵们宰了祸国殃民的杨国忠,矛头直指杨贵妃。 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当面逼宫:“贵妃不宜侍奉陛下。”玄宗哆嗦着派李瑁去安抚军心。 李瑁跪在愤怒的士兵前涕泪横流,嘴里说着冠冕堂皇的场面话,眼睛却盯着佛堂方向,杨玉环穿着素衣走向梨树,连头都没回。 十九年前父亲从他身边夺走的女人,如今又被父亲的江山吞噬,不同的是,这次他连哭出声的资格都没有。 被夺妻后的李瑁,活得像个皇家样板戏演员,玄宗给他塞了右郎将韦昭训的女儿当续弦,他配合地生了五子三女,其中三个儿子混到郡王头衔。 表面看是子孙满堂,实则《新唐书》里记载他“性聪敏,喜学”,却故意藏拙,毕竟有个写过《霓裳羽衣曲》的爹,才华在这家子属于高危品。 肃宗李亨即位后,李瑁识相地申请外放蜀地,晚年回长安时,他书房总挂着一幅白衣女子背影图,侍女们说王爷从不让人擦拭画上灰尘。 775年病逝前,他盯着那幅画看了很久,最终也没交代画的是谁。 李瑁这辈子像被皇家诅咒过,母亲争储害他失去靠山,父亲夺妻让他尊严扫地,哥哥肃宗把他边缘化,连最后死在代宗朝,都赶上藩镇割据的乱局。 但相对来说,他也是幸运的,因为当玄宗子孙在政变中非死即废时,他这个“窝囊”王爷反倒因毫无威胁得以善终。 更微妙的是,当年抢走杨玉环的玄宗,晚年被儿子肃宗软禁至死,而肃宗自己,又被宦官李辅国吓死在病榻上。 只有李瑁,带着二十多个孩子平淡终老,或许在盛唐的权力游戏里,沉默才是最高明的生存策略,就像他墓志上那句冰冷的“唐故寿王”,连谥号都懒得编。 参考书籍:《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杨贵妃传》
李瑁,这个被夺走妻子杨玉环的唐玄宗第十八子,于公元775年去世,此时已经是唐代宗
寂影随风舞袖如
2025-08-23 20:20:29
0
阅读:89